节日消费,商家把戏令人恼


  记者到杭州百货大楼挑了一些年货,不足200元,旁边的售货员就怂恿说,再买点东西就可以拿到两张奖券。于是记者又花88元多买了一件内衣。结果到收银台一结账,除了兑换两张奖券外,还多余了40多元。记者再上二楼购物,最后却被告知楼上楼下的付款单不能累加兑换成为奖券。记者这次实实在在是被商场的“五谷丰登大抽奖”迷花了眼。类似“有奖销售”这类的文字游戏,商家可比消费者精明多了。
  “跳楼大甩卖”、“礼品包装”等已经是老掉牙的把戏了。可是另外一些“打折”却让人欲说还休。王小姐在杭州解百大厦购买了一件高档羊绒大衣,收银员赠送了两张价值200元的“尊爱—中波”影楼的折扣券。等王小姐和男友兴冲冲打的找到这家影楼时,营业员扔下一句话,除非再添上百元,才能照“写真集”,否则只能照普通照片。王小姐说,大老远到这里来,就是想照艺术照,再添钱,岂不“入了你的套”?这 券只能照普通照片,用自己家里的相机不就成了?谁知营业员回答说,这种折扣券商场也没有给我们一分钱,凭啥要给你让利?
  其实,节日消费的“陷阱”远不止这些。消费者兴高采烈将商品买回家,打开高雅气派的包装盒,往往不是假冒伪劣的商品混杂其中,就是缺斤少两严重。少数商家还利用购物旺季人多时间紧,消费者来不及检验、调试的机会,把一些假冒或劣质的大屏幕彩电、VCD影碟机等大件耐用消费品销售给顾客。
  据浙江省消费者协会介绍,每年春节过后,消费者的投诉机会相应增多。
  (据新华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