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老朋友们都带上了自己的孩子。在大人们的鼓励下,孩子们踊跃地为父母们表演了节目。杨先生的儿子小珂来了段诗歌朗诵。谁知一张口,怪腔怪调,夹杂郊县口音的“普通话”逗乐了大家,儿子哭着跑下台“罢演”,杨先生也在众人面前颇感难堪。 在家长会上,杨先生发现珂珂的班主任就操着一口流利的“椒盐普通话”,而孩子们由模仿到习惯,慢慢也学会了“椒盐普通话”,改也改不了啦。对此,杨先生很气愤,他说,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期望学校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孩子怪腔怪调的“普通话”,怎算合格。杨先生称,工厂出了废品,消费者可以拒绝接受,教育出了次品,他该向谁讨个说法呢? (王庆华荐自《信息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