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脑少女”的生命之谜


  “你得了这么重的病,还整天嘻嘻哈哈的,难道你不自卑吗?———朋友这样问我。说真的,我心里十分自卑,时常涌动着一种难言的伤感。不过,我不想让这种不好的情绪感染亲人,我欠他们的太多太多……”(张爽《感悟》)读这样充满真情的文字,您可能很难相信文章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左半脑坏死”的少女!她的名字叫张爽,今年 19岁, 3月上旬刚从沈阳电子技术管理学校电脑财会班毕业。
  四岁那年,张爽患上了不治之症———“左侧大脑半球梗塞”,左脑坏死,生命的篇章随时可能划上句号。然而,她在父母的呵护下,一直像健康人似的活着。她先后上完了小学、中学、中专。据解放军 301医院的专家介绍,张爽是中国第一个“左半脑坏死”而依然存活的人,目前,全世界类似这样的病例约三四例。张爽父母曾带着女儿几乎访遍国内名医院,在张爽奇异的“生命之谜”面前,诸多专家束手无策,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后来张爽又上网寻解“生命之谜”……她的“生命之谜”能不能破译呢?一、昏睡九天“死而复生” 1985年 8月 29日晨,张爽发高烧,父母把她送到姥姥家照看。中午,张爽突然四肢抽搐,家人急忙把她送进沈阳军区陆军总院。此时的她右侧面目和肢体一起抖动,双眼向右斜视,瞳孔放大,模样吓人,经张爽发高烧,父母把她送到姥姥家照看。中午,张爽突然四肢抽搐,家人急忙把她送进沈阳军区陆军总院。此时的她右侧面目和肢体一起抖动,双眼向右斜视,瞳孔放大,模样吓人,经 CT检查,医生的诊断书让张爽父母痛不欲生,张爽竟然得了“左侧大脑半球梗塞”!天哪,这可是一种非死即“植物人”的绝症,它来得令人猝不及防。张爽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她的母亲生她时,由于胎位不正,实施了剖腹产, CT检查,医生的诊断书让张爽父母痛不欲生,张爽竟然得了“左侧大脑半球梗塞”!天哪,这可是一种非死即“植物人”的绝症,它来得令人猝不及防。张爽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她的母亲生她时,由于胎位不正,实施了剖腹产,不过,这丝毫没影响孩子的健康。
  1岁,她便能有板有眼地向幼儿园的老师请假;两岁,她就能认字,而且能写十几个字; 3岁,她在家里举办了“个人演唱会”……这一切显示了她较高的智商和天赋。谁能不过,这丝毫没影响孩子的健康。 1岁,她便能有板有眼地向幼儿园的老师请假;两岁,她就能认字,而且能写十几个字; 3岁,她在家里举办了“个人演唱会”……这一切显示了她较高的智商和天赋。谁能料到,转瞬之间,她便大病临头,面临死亡的威胁!医院的第二次专家会诊确认诊断无误。此时的她,已经处于颅内高压、视神经水肿的昏迷状态,死神随时都可能夺去这个幼小的生命。医生叹息说,这孩子不行了。医生形成了两种治疗意见:一种是开颅实施血管搭桥术;二种是保守治疗。有人劝张父:这孩子你还要吗?长痛不如短痛,即使活下来肯定会成“植物人”,大人孩子都遭罪。医生把决定权交给张父。张父说,保守治疗吧,让她完整地生,完整地死。张爽父母明知女儿此病的结局,可是,那种难以割舍的血肉之情,促使他们抱着一丝希望等待孩子苏醒。一天,两天,三天……张爽依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靠每小时打一次吸收脑内水分的药来维持生命,与死神展开了拉锯战。(下转第 7版题图为张爽正在打字,左下图为其一家。)料到,转瞬之间,她便大病临头,面临死亡的威胁!医院的第二次专家会诊确认诊断无误。此时的她,已经处于颅内高压、视神经水肿的昏迷状态,死神随时都可能夺去这个幼小的生命。医生叹息说,这孩子不行了。
  医生形成了两种治疗意见:一种是开颅实施血管搭桥术;二种是保守治疗。有人劝张父:这孩子你还要吗?长痛不如短痛,即使活下来肯定会成“植物人”,大人孩子都遭 罪。医生把决定权交给张父。张父说,保守治疗吧,让她完整地生,完整地死。张爽父母明知女儿此病的结局,可是,那种难以割舍的血肉之情,促使他们抱着一丝希望等待孩子苏醒。一天,两天,三天……张爽依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靠每小时打一次吸收脑内水分的药来维持生命,与死神展开了拉锯战。
  第四天,张爽依然高晓不退,呼吸四次骤停,医生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张爽父母渐渐在无望的等待中丧失了信心。他们做了最坏的打算,流着泪给女儿买了漂亮的新衣服,准备她的后事。奇迹在张爽父母虔诚的期待中出现了。第七天,护士给张爽打点滴,张爽的手指轻轻动了一下。这个轻微的动作让张爽父母欣喜若狂。第九天凌晨,张父给女儿掖被,女儿的眼睛突然睁开了。张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仔细地看了看,女儿的眼球果然在动!“我女儿活了!”张父兴奋异常。医生闻讯而来,给张爽作了一番检查,说,孩子虽然活过来了,不过,她失去了语言功能,右侧肢体也将残疾。张父激动地说:“活着便有希望,我们可以从零开始,重新教她说话!走路!”二、半个脑子念到中专 1985年 10月 1日,张爽父亲在窗前举起了女儿。张爽病后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此后,张爽在父母的帮助下,重新蹒跚学步。可是,她的脚迈不动,一走便会摔倒;她的“语言”完全丢了,有口难言,小脸通红,情急之下打自己的脸。张爽父母看了心里难受极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奇迹再次出现了,张爽竟然可以扶着走路,可以说三个字的连音了。沈阳军区陆军总院神经科主任吃惊地说:“我搞了一辈子医,怎 么也解释不了半个脑子坏死的人,居然会走路、说话。”女儿的进步极大地增加了父母的信心。他们决心按正常人的标准培养女儿,他们相信,女儿一定会成功的。
  为了全力培养她,他们放弃了第二胎的指标,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那几年,父母带着女儿四处求医,拜访了全国十几家名医院,花了五六万元,收效却甚微。和家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张爽父亲不得不向单位借钱。从 1987年开始,他整整还了十年,才算还清借款;张爽母亲亦办了停薪留职手续。父母的精心呵护得到了回报: 6岁那年,张爽除了右手不听使唤之外,其他方面和正常孩子一样。由于大脑左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张爽的左半球坏死。她的左手能力便比右手更强一些。她开始有意识地改成“左撇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她闹出了不少笑话。在幼儿园吃奶油蛋糕,她的左手不听使唤,竟然把奶油贴到鼻子上了,俨然一个京剧丑角!张爽委屈地哭了。经过努力,张爽渐渐学会了使唤左手,穿衣、写字轻松自如。张爽的父亲回忆说,他曾经打过女儿两次,第一次,女儿上小学考试不及格,她自以为脑子不好,可以迁就一点,他打了她;第二次,张爽母亲听说针灸疗效不错,便动员女儿去针灸,张爽死活不去。张父再一次打了她 。张父说:“我打孩子心里挺难受,不过,这样可以让孩子走出心理误区,培养她健康的心态。”张爽以出色成绩小学毕业,这年,她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 1995年 9月,张爽升入了沈阳市 167中学,她变得更加懂事,好强,她在日记中写道:“在生活中我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虽然右手有点毛病,但我要和同学们一样。”平时她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由于常使用左手,她的左手力气很大,可以一把端起一盆水,她和同学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她身体不好,可以不上课间操,可她逢课间操必上;学校搞军训,她走不好正步,便勤学苦练,一次次摔倒,直到走得像点模样。她上数学课比较吃力,便下了比别人更多工夫。 1998年,张爽考上了沈阳电子技术管理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攻读电脑财会专业。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她学会了国际象棋,而且下得很“专业”,据称“打遍家属区无敌手”。
  2001年 3月上旬,张爽获得了中专毕业证书。三、谁能解生命之谜 1999年 9月,张爽产生了通过上网回报社会的念头。她说,她自己好坏无所谓,如果自己的病例通过因特网传递给热心研究医学的有识之士,供他们研究参考,这该多么有意义。她的这一设想得到了辽宁中联在线副总经理余为军的支持,余为军免费给她 设置中英文网页,让她“走”向世界。如今,张爽出落成大姑娘了,今年 20岁了,父母甚感欣慰。不过,这个生命奇迹究竟能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父母因此惶恐不安,解放军 301医院专家称,张爽在大脑左半球坏死的状态下能生存下来,和正常人基本一样,医学界实在无法解释。此病例全世界约三四例,所以具有极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张爽父母说,他们收到了一些电子邮件,可是,真正能破解张爽生命之谜的邮件寥寥无几。记者特意给张爽带去了一本名叫《世界经典谜案》的书,这部书记载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24岁的姑娘维娜一生下来便右半身麻痹,左半脑坏死,经切除大脑左半球,便和正常人一样地存活,这部书令张家十分高兴。他们表示尽快给维娜写信,与她取得联系,交流一下治病体会。张爽一天天开始走向成熟,张爽喜欢怀旧。按理说,经受过痛苦遭遇的人不愿回顾旧事,张爽却与此相反。这些年来,很多人给了她关怀,这些人的名字她都能一一道出,她经常一次又一次地念起他们的名字,她叠了一千只纸鹤,每个鹤上都写上了“救命恩人”四字。她说,我的生命之谜或许破译不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这些好人。张爽非常孝顺父母和其他的亲人。姥姥生日快到了,她每天省两元午餐费,靠“口挪肚攒” 的钱给姥姥买了一束鲜花:父母劳累了,她便给他们捶捶后背,给他们讲学校的趣事。老师这样评价张爽:“在心理上、在经历上、在思想,在知识水平上、在能力上,你都远远超过了同龄人,你比他们更成熟、更坚强、更善良”。这样高的评价全校历年鲜闻。
  1999年 10月 23日,张爽 18岁生日前夕,张爽和父亲送奶奶回锦州,然后,二人坐火车连夜回到了沈阳。可是,他们刚刚走出沈阳站出站口,在张爽蹲下来系鞋带的工夫,便不见了父亲。身无分文的她起初紧张了一阵,随后便镇定下来,决定自己走回家,此时,万分着急的张父通知了家人和邻居,大家纷纷来到沈阳站找张爽,最终找到了张爽!张爽的母亲激动得哭了,这是张爽第一次独自“走进社会”(上学时有人接送)。四、渴望早日走入社会张爽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张爽的母亲说,他们一直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张爽之事,担心张爽面临太多“好奇”的目光,怕孩子承受不了。同事无意之间知道张爽之事无不惊讶万分,他们握着张爽母亲的手说,知道你的女儿身体不好,谁知竟这样严重,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你需我们做什么尽管吩咐。网友通过资料获悉张爽之事,纷纷来电、来信询问张爽的情况,表示敬佩之情,一些热心人欲免费提供治病偏方。沈阳市著 名书法家任海松欣然给张爽题词:“登高望远。”今年 3月上旬,张爽中专毕业,平均分数 85分。辽宁中联在线网络公司准备录取她;也有人准备安排张爽做广告。张爽家人谢绝了好心人的安排。张爽十分愿意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想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帮助更多的弱者走上自强之路。不过,张爽认为自己目前的水平尚不能胜任她向往的工作,她眼下必须继续学习。记者在张爽卧室的墙上,见到了一张学习计划表,上面写着每天读书的书目、时间安排等。张爽还表示,她已经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渴望早日走入社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