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命运与科学


  人的名字是一种称谓,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个识别性符号。名字本身没有雅俗与高低贵贱之分,其笔画的多少与其命运亦无任何科学联系。伟大的父母们在给自己的子女取名命名时,有的随口以“猫狗”呼之,有的苦思冥想、引经据典,总是或多或少地寄托和表达了父母朴素而善良的愿望。但愿望的实现还得靠名字的主人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我们应该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孟母三迁”、“秉烛夜读”流传千古。而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有一部分人“秉烛夜读”的是“手相大全”、“名字与命运”之类的封建垃圾,甚而觉得当初父母取的名字或俗或笔画数与其渴望的富贵显达要求不符而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手段几易其名,又岂止是“三迁”?
  当一些人用着高科技产品,享受现代科学成果带来的幸福,可依然对那些早已被人批评过的精神糟粕崇拜有加时;当李洪志为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篡改出生日期,吹嘘“一个巴掌把地球末日推迟了 30年”等连篇鬼话糊弄了不少人时;当众多的“大师”与“神算”手舞足蹈、唾沫横飞,而叫一些人如痴如醉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究其原因,科学精神的欠缺是一个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科学要真正扎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尊重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的社会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单单是反科学活动的长期存在,就决定了科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长期过程。而今,在干部队伍中,在群众中,在学生中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迷信意识,它告诫我们,不能盲目地以为科学精神会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而自发树立。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要创造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要给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还应该提高群众的科学意识,首先从普及科学知识开始,逐步培育群众的科学精神,让那些蛊惑百姓、误国殃民的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无所遁形。
  
  □谭中华  马春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