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性多面人


  名片,是一个人的角色符号,上面不外乎印着一个人的头衔、职称、姓名、联系电话及邮编等。其目的是告诉对方,自己是怎样的一个“大概情况”。一个人就是这么一张,多少年来一成不变。可如今则不然,一人一张名片的现象似乎渐渐成为老黄历了,时下的上海滩,女性中一人持数张名片之风正在悄然流行。在浦东新区某化妆品公司的李女士,如今就随身携带4张各有不同“自报家门”的名片,一张是某商场“采购部兼职经理”;一张是郊区某民营企业的“特聘业务主管”;还有一张是江苏省昆山市某化妆品公司的信息咨询员。
  以上这三张名片都是她在8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时所分发的,至于发给的对象、范围、场合、地点等,她均能严格掌握。而这第4张名片才是李女士的“庐山真面目”:浦东某化妆品公司“营销部经理助理”,上面印着府上的地址、宅电、呼机、手机号码。这是她在8小时之内接待客户朋友并与其洽谈时发的。她将这4张不同角色的名片,分别装在不同颜色 的名片盒里,并放置在公文包中的不同夹层位置,以避免发错,其目的就是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张扬和麻烦。但如果真的遇上可以推心置腹的“铁杆姐妹”,她则可能会将这4张名片“和盘托出”。
  还有的事例的确耐人寻味,眼下有那么一些女性的名片,其角色悬殊之大几乎令人惊呼“看不懂”,一位在某街道印刷工场任副经理的中年女士,她身上就有这样两张名片,一张是带“长”字的;另一张上面则是印着某某酒家的“服务员”。后一张是她在周末两天里“捞外快”、相帮该酒家端盘子、洗碗碟时供客人索要而不得不备的。有人曾讥笑着问她:大姐你到底是主还是仆?她淡淡一笑自嘲道:一个星期里有5天是副经理,两天是服务员。旋即她又这样补充注释: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无所谓官呀民呀的,只要会动脑筋多赚钞票就是最大的实惠……以前名片名实一致,而眼下有些名片却名不符实,一个月前在一次产品定货会上,笔者结识了某饮料批发站的范小姐,她递给笔者一张名片,财务科会计。并还热情地关照,以后多联系。
  近日,笔者有事找她,持着她的名片按图索骥找上该单位,哪料扑了个空,该批发站人员说,这儿的工作实行承包制,范女士是没有定规来这儿来上班的。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探听到一家广告公 司里,找到了这位范女士,她抱歉地说:对不起,那天我应该发两张名片给你。说罢,她从坤包里又掏出一张镶了金边的名片给笔者,某某广告公司的“财务结算员”。不言而喻,她又在这儿做着发财的营生。笔者故意反问道:“你这张名片该实事求是了吧?”不料她眨巴着眼睛这样回答:“一个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说完,她又从坤包里掏出一张名片:某某房产公司的财务统计员。并称,过些日子会走马上任……以上例子仅仅是蜻蜓点水而已。小小名片,世象万千,人们从中可以窥视出当今社会变革以及精明的上海女性工作生活的又一精彩片断……
  (杨传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