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巴扎“雅克西”


  新疆英吉沙县位于昆仑山系公格尔峰的东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缘,也是祖国最边陲的一个小县城。
  居住在这里的 21万多人口中,以维吾尔族同胞为主。
  赶巴扎(赶集)是维吾尔族人最热闹的一天。这天,人们会一家人骑上马、毛驴或骆驼,从戈壁滩上聚集到县城。巴扎分为小吃巴扎、日用杂品巴扎、铁制品巴扎、剃头巴扎以及水果、牲畜巴扎。在这里交易十分有趣,以物易物的交易随处可见。英吉沙民间艺人的的手工印花布和土陶制品,地方色彩浓,民族风味足,构成了一幅异域风光图。然而,剃头巴扎却别有一番情趣。这一天,人们象过节一样在巴扎轻歌曼舞,伴随着“冬不拉”的乐曲声,剃头巴扎也热闹起来了,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室外剃头,“剃头匠”在白杨树下支起一只煤炉、再架上一口铝锅,搭上一张木椅,在树梢上挂起一面镜子,再摆上几样“行头”,简易的剃头摊子便“扯圆”了……新疆干燥少雨,风沙较大,人们脚穿长筒鞋,风尘满面地坐在木椅上,师傅们便开始操作。英吉沙的小刀很出名,师傅们用自制的小刀先在“磨刀布”上抹上几下,那一招一式,熟练之极;英吉沙少雨缺水,师傅们身带有几瓶用空“红牛”、“旭日升”等易拉罐装上神圣的“剃头水”往头上一浇,再将肥皂抹在头上, 双手抠头,肥皂泡便泛满头顶,这时,一字儿排列的师傅们便开始亮出各自的看家本领,飞舞小刀在头上游弋,直看得心惊胆颤,眨眼功夫便将头发刮净,这些中老年人便付上一元钱,戴上帽子,满意而去。
  英吉沙男人很注意胡须的修整,胡须的美观,既是他们民族特征的表现,也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不同年龄的人蓄上不同的胡须,煞是好看。男人们大多是剃光头,配戴礼帽。而小姑娘则要造个型,据说,过去小姑娘都是在头上系上许多小辫子,而英吉沙的小姑娘则是剃个“锅铲头”刘海留下是因为戴头巾要露出额头。小姑娘到巴扎剃头,总是先藏在白杨树后,等到没有生人时,再一溜小跑坐在木椅上,自己解开头巾,围上单子,任由师傅操作,见记者拍照,师傅们便竖起大拇指,连道“雅克西”,小姑娘则害羞的低下了头……
  陈勇 冬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