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州市区前往西湖,未近湖区,一座卓立于山巅的宝塔即映入眼帘,这便是有着“西湖标志”之称的保亻叔塔,而它所居的山峰就是宝石山。宝石山,位于西湖北岸东部,海拔百余米,与道教名山葛岭连绵一体。山上的名胜古迹为数不少,而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保亻叔塔。保亻叔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由吴越王臣吴延爽主持建造,据明徐一夔《重建宝石山崇寿院记》记述:“钱氏之臣吴延爽者,往东阳清善导和尚舍利,建浮图九级。”相传此塔系为保佑吴越王钱弘亻叔能从汴京平安返回而建,故取名保亻叔塔,亦称应天塔。历史上,保亻叔塔曾多次塌毁,又多次重建,现在的六面七级宝塔建于 1933年,高 45.3米,全为砖筑,塔顶立有高达 5米的铜制塔刹,显得高挑挺拔。过去,它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已圮)隔湖相望,称为“西湖二门户”,保亻叔塔秀丽,雷峰塔古朴,因此又有“保亻叔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形象比喻。在保亻叔塔西侧,有一座来凤亭。亭建于清雍正年间,飞檐翘角,玲珑俊逸兼而有之,它与保亻叔塔在宝石山顶东西相峙,在清代“西湖十八景”中就有“宝石凤亭”之景目。在宝石山南麓,还有一座古石佛院,院中有半身古石佛像,高、宽各约 9米,形为弥勒佛,具体雕凿年代不详
,是杭州最大的石刻佛像。 相传秦始皇东游时,经钱塘江欲去会稽祭祀大禹,遇恶风险浪,曾在宝石山停舟,当时石佛尚未雕刻,还是一块卓然独立的巨石,秦皇的船缆绳就系在这块石头上。由此传说可知,当时钱塘江系沿今西湖北岸流入东海的。在古石佛院附近,还有佛教石刻造像群,也是一处著名古迹。如今的宝石山,树木葱茏,青山翠盖,尤其是晴日清晨日出之时,朝霞灿烂,此时由西湖之上遥望宝石山,犹如金铸火烧的一般,美景非常,称为“宝石流霞”,在当代评定的“西湖新十景”中占有一席之地。
(黄桂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