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心理学”挤作一团


  这个时代是竞争的时代。
  竞争在给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都市人带来不小的思想压力。生活、工作中产生的诸多困惑、烦恼、焦虑,有时会像山一般压来,使得不少都市人心理失衡乃至变态,有人因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做出不可思议、不计后果的举动。都市人十分渴望了解人的心理机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得到慰籍或帮助。此外,在职场、生意场拼打的,也希望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以有助于自己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成都某书店的翟经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解惑分忧,是心理学的一个传统“功能”,但当今社会,心理学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也越发显得必要,因此,该书店常购进如营销心理学、顾客心理分析、广告策划者对市场与消费心理的研究等书籍。骋目社会各方,我们足可发现,医院的心理咨询专科、电台的心理教育热线、报刊的心理解疑专栏正纷纷“应运而生”,图书市场更是争先恐后,一批又一批心理学类书籍纷至沓来。在成都购书中心、西南书城以及不少个体书店,均有大量的心理学类书籍供应。如社科出版社的“心理与人生丛书”,远方出版社的《心理咨询个案录》,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浙江教育社的《 20世纪心理学通览》,湖 北人民社的《死亡哲学》、中国城市出版社的《解梦全书》以及《职场谋略》、《婚恋心理咨询》和一些炒股心理学书籍等等。
  平心而论,在我国,心理学研究还只是一个热门中的冷门学科。道其热门,是因为社会大众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求助于它;说其冷门,我国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比起世界先进国家,还只是一个呀呀学语、蹒跚起步的稚童。据资料载,在发达国家,每 10万人中就有 500名从事心理咨询的人,而同比在我国仅有 3人!由是可以认为,目下冠以“心理学”的书籍出版热闹,从某种意义上正表明了心理学研究的薄弱,以至“正规军力所不逮,杂牌军揭竿四起”。或许正因为“杂牌军”的急功近利与出版业方面的某种欠规范,目下上市的众多“心理学”类书籍中,滥竽充数的不在个别。有的“心理学”更似江湖术士的“万金油”或卖打药者的信口开河。更有些“官场心理学”、“办公室战术”等“心理学”书,油腔滑调,以市侩、庸俗的处世之道充作心理学传经布道。如“注意心理平衡,见神见鬼都磕头”,“善于察颜观色,巧做私下交易”,靓女如何“把握上司心理,用好自然资源”等。曾经是某报社编辑的姚先生,已下海经营文化书屋近 10年。他告诉笔者,书市这些年可谓“刮风不止”:性文学风 、名人传风、隐私风、散文小品风、心理学风……姚先生认为当下的心理学书不少纯属拼凑之作,有些不止是敷衍读者,更是在误导读者。
  真正的心理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严谨科学,而“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也不知是现今社会变得复杂了,还是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变得脆弱了,总之,今天的精神困顿似乎多了,对心理援助的需求也相应多了。正因此,我们更希望看到解惑释疑、货真价实的心理学书籍面世,而不是那种乘“需”而入,捞一把就开溜的速朽之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