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2版 医周刊
·乘风破浪康复姐
·锦旗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2 医周刊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乘风破浪康复姐


工作中的胡可慧

    

  在2020年11月11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从老院区搬迁到了新院区,这对身为康复中心主任的胡可慧来说,意义非凡。
  从医20余年,胡可慧始终坚信:只要肯吃苦,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也是她的人生信条。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胡可慧和康复科医护人员一道“乘风破浪”,敢拼敢闯,让医院康复科实现了从传统康复到现代康复,从康复科到康复医学中心,从边缘学科到省级重点专科的完美“变身”。

有恒心闯出康复医学成长之路
  2008年,遂宁市中心医院成立康复科。两年后,具有康复研究生学历的胡可慧被调到康复科工作。“当时科室只有30张床,只开展了针灸、按摩、低频理疗等基础项目,整个科室都是以传统康复为主。”胡可慧说。2014年,她担任康复科一病区主任,四川省康复医学此时也已经“异军突起”。底子薄、设备缺乏的学科现状,成为胡可慧发展医院康复事业前面的“拦路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科室设备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后,胡可慧做了一个大胆的发展规划,列出了长长的设备购买清单。拿着清单,她鼓起勇气走进了时任院长陈拥军的办公室。“当时那份清单上的设备大大小小加起来将近50项,拿去的时候我心里挺忐忑的。”胡可慧说,但医院领导的无条件支持和全力发展康复学科的魄力超出了胡可慧的预期。院长陈拥军把发展的担子和支撑的底气同时交给了她,给了胡可慧一颗定心丸。经过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策,很快,科室所需要的设备就买了回来。“当时我特别高兴,医院对我们这样支持,对于康复科的发展我充满了信心。”胡可慧表示。
  2016年,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中心;2018年,康复科就成为了市重点专科;2020年,康复科又成功“晋级”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综合实力居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

铸爱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我们做医生,要想患者之想,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
  2015年,年仅9岁的州州因意外受伤致脊髓损伤,导致截瘫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进入科室以后,胡可慧为她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还请到哥伦比亚大学脊柱损伤科专家为州州做详细检查,制订治疗方案;州州的爷爷和妈妈忙的时候,胡可慧当起了她的家属,给她梳头、陪她画画、给她讲故事……久而久之,州州对胡可慧很依赖,每天早上查房的时候,她都会搂着胡可慧不放手。在州州出院之后,胡可慧也一直牵挂、关注着这个小女孩。
  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带着科室的医护人员去看望州州,为其送去衣服、玩具、零食以及各种文具和书本,每一次都仔细为州州查体,指导后期康复,帮助她的生活。5年来从未间断。由于州州家境贫困,胡可慧特地找到残联,帮她申请残疾人补助。如今,州州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在胡可慧及康复中心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努力实现着康复梦。

守初心患者的信任是最大的褒奖
  在胡可慧的家里,有一对寿碗。这是她的一位老患者唐老师送给她的礼物。
  2007年,70岁的唐老师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进神经科,与当时在神经科的胡可慧结缘成为“忘年交”。后来,唐老师得知胡可慧转至康复科工作,他便一直在康复科治疗。在得知唐老师夫妇是空巢老人后,胡可慧便时常去唐老师家中探望。
  一天凌晨3点多,电话铃突然响起,“是唐老师”。可当电话接通后却没有了声音。胡可慧再次拨号,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当时以为唐老师犯病了,急得不行,立刻给他女儿打电话,在得知他没事后才放心。”后来,唐老师的女儿告诉胡可慧,唐老师的手机里只存了5个家人和胡可慧的电话,这让胡可慧十分欣慰。“说明我的付出患者是看得到的,在唐老师心里,我就是他的家人。”
  2019年,92岁的唐老师去世了。唐老师的儿子在百日祭时发表了一篇祭文,其中就感恩康复中心对他父亲十年如一日的关爱。
  在胡可慧的带领下,康复中心一直致力于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近年来,康复中心收到患者感谢信25封、锦旗40面、12345政务热线表扬信60人次。“看着患者康复,从自己内心深处都能开出喜悦的花来。”胡可慧说。(姜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