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为宝宝提供精细化护理
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31周零6天的宝宝着急地要向这个世界问好了。当新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到产科这个紧急电话时,立即派出马昌盛主治医师和新生儿护士组成的复苏小组和呼吸治疗团队赶往产房。
因为早产,宝宝反应情况不好,口唇青紫,呼吸急促,四肢肌张力差,在经过初步复苏,情况稳定后立即转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这是新生儿科成立以来接收的早产宝宝中,孕周最小的一个。主任吴让琼、副主任杨静容立即将目光锁定在这个小生命上。
杨晓黎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精心制订了宝宝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细分了几个小组:呼吸治疗小组、母乳喂养小组、营养支持小组和管道护理精细化管理小组等。呼吸治疗小组为宝宝实施了机械通气,一周后成功撤机,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没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也逐渐好起来。
由高年资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24小时为宝宝提供精细化护理。母乳喂养小组联系宝宝母亲,面对面指导泌乳的方法及技巧,初乳在成功采集后送往新生儿科,通过微量初乳免疫疗法为宝宝进行了口腔护理,并继续母乳指导,母乳泌乳量能够满足宝宝的摄入需求。营养支持小组通过留置脐静脉导管、中心静脉置管(PICC)提供宝宝需要的营养,经过口腔训练后,宝宝在出生17天后能完全经口饮奶了。
与此同时,考虑到宝宝的情况,在护理、治疗操作时,尽量减少声光对宝宝的刺激,自制了适合宝宝的个体化水枕、水床等,定时腹部按摩,宝宝没有出现早产儿常见的颅内出血、胃肠道并发症等情况。
新生儿早产宝宝娇嫩的皮肤对护理团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胃管、动静脉导管、PICC置管等都需要胶布固定,既要保证牢固性,又要避免损伤宝宝的皮肤,护理团队细心呵护、轻柔操作,也没有让宝宝出现皮肤损伤的情况。
各小组在杨晓黎的指导下密切配合,随时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动态调整诊疗方案。这个不到32周的早产宝宝“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和其他早产儿并发症等一系列难关后,终于“成长”为“小英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体重由刚出生时的 1700g 长到2200g,可以回家啦!
坚强的小生命在度过一个又一个关卡后延续生命的奇迹,爸爸妈妈给他取名“奇奇”,既是他曾经与早产“战斗”的见证,更是对他未来的期许。 (王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