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3版 医周刊
·藏在体内的“生命港”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开创3D打印植入体新领域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多学科联动 成功救治 83 岁患者
·省二中医院召开感控大会
·遂宁市中心医院举办康复技能大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3 医周刊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

藏在体内的“生命港”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开展“植入式输液港”技术

  家庭与生活报讯(夏文凤 记者 王厚军)偶尔生病扎一针,你或许闭着眼忍一下就过去了,但如果是面对长期输液的患者,这可能是一种煎熬。
  1月24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成功为一例结肠癌患者植入“输液港”,为其建立化疗用长期血管通道,减轻重复静脉穿刺的风险和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该技术不仅满足了患者需求,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还填补了都江堰市“植入式输液港”技术空白,标志着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静脉输液治疗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硕士、主治医师王海龙表示,“输液港”是一种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是利用小手术方法将导管经皮下穿刺置于人体大静脉中,将另一端的穿刺座留置在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手术后皮肤外观只看到一个小的缝合伤口,愈合拆线后,患者体表可触摸到一突出小体。治疗时将针经皮穿刺垂直进入到穿刺座的储液槽,既可方便进行注射,也可以长时间连续输液和采血。该装置每4周护理一次,可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频率。它可在人体内存留使用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反复穿刺2000次以上。“同时,‘输液港’植入后,患者的日常生活将不受限制,不输液时甚至可以洗澡、游泳”。王海龙告诉记者,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还维护了患者自我形象的完整,对恶性肿瘤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他们生命的“守护港”。
  据了解,“输液港”技术除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化疗)的肿瘤患者,还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营养注射、长期输血的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