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6版 家周刊·人物
·太过稀罕引来“围观” 女调车员的“铁汉”人生
·“春运母亲”有每个平凡人用力生活的影子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6 家周刊·人物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春运母亲”有每个平凡人用力生活的影子


2010年春运期间,这张照片打动了无数人。

    

  2010年春运首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捕捉到这样一个瞬间:画面中,一位年轻母亲踽踽而行,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左手紧拎的背包眼看就要拖地,右臂还要揽着襁褓中的婴孩。漫漫路途中,她正抬头望向前方,一双大眼睛显得笃定而有力。
  一张照片,折射出多少在外打拼的艰辛,为母则刚的坚韧和千里返乡的殷切。人潮再挤,行囊再重,路途再难,也挡不住与家人团圆重逢的信念,挡不住悉心呵护怀中子女的温暖,挡不住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勇气。这个“春运表情”之所以直击心灵,引得无数人戳心泪目,也正是因为它像极了每个平凡人坚定前行、努力生活的样子。
  经历11年的漫长寻找,记者终于在千里之外的大凉山重逢这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看到当时的状态,连她自己都惊讶又感慨。当年,由于庄稼收成有限,日子举步维艰,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多发展机会,她毅然决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照片中的她,刚刚结束在南昌一家砖厂的打工生涯,赶着带娃返回老家。
  十余载时光流转,如今与记者再度相逢,巴木玉布木的生活已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模样:他们家的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10万元,顺利住进了一栋新房,孩子们也获得了更优越的教育环境。
  行李早已不用背那么多,火车早已不用坐那么久,拮据窘迫的愁云早已随时光消散,巴木玉布木翻看多年前“春运表情”时的讶异,又何尝不是对这些年国家发展、社会变迁最真实生动的注解。脱贫攻坚的成绩绝不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关乎一个个像“春运母亲”这样的鲜活人生。
  美好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的,用力前行的人不会被辜负。十多年来,或许前路屡有荆棘,日子时有难题,但巴木玉布木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坚信“无论是生活的贫困,还是遭遇的不幸,我们都要勇敢向前”。土地贫瘠,她便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发展特色产业;自己没上过学,却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立志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用网友的话说,她是以迎难而上的精神、用心生活的智慧,活成了自己人生剧本中的“大女主”。 (姜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