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4版 新春特辑
·真理无穷 日拱一卒
·春节习俗 正月十一:岳丈请女婿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4 新春特辑 2021年02月09日 星期二

真理无穷 日拱一卒




童一芹 屏山县卫健局干部保健办专职副主任 愿世间没有贫困,愿农村更有尊严。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宁蕖

人到一定年纪后会羞于谈及理想,似乎理想这个词代表着幼稚、不切实际,但是2020年,我从采访时结交的这些朋友们身上看见,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其实都在脚踏实地,日拱一卒,在一件件小事中改变着社会。

行动快一点 胆怯就追不上
  2020年1月31日,疫情暴发初期,四川的放射科医生黄维独自一人驾车一千多公里,以非公派医生的身份驰援武汉,两个多月后,他结束了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的工作,回到了成都。初见他时,他刚结束14天的隔离,那时候的黄维情绪高昂,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次武汉之行的细节。虽然他的讲述热切又生动,但我不免还是有些走神,因为这些细节,我早已在别的媒体报道中见到过。显然,因为接受了太多的采访,黄维的讲述和回忆都形成了定式,我不知道怎么突破,只能草草收场。
  虽然那是一次不太成功的采访,但那之后我和黄维成了好朋友,在一次闲聊中,黄维向我提到了一个此前少有对别的媒体提及的细节——在决定出发驰援武汉前,黄维给好几个同为医生的朋友打过电话,还在微信上发出过召集,希望有人能和自己一起去,但无人响应,孤身前往,其实是一种无奈,“我也理解,大家都害怕,毕竟自己一个人去,牺牲了都没有人承认。”
  黄维是这样一种人,上一秒想上山打虎,下一秒就已深入密林,“只想不做,不是我的性格。”这点让我尤为佩服。
  在想清楚了大家“怕什么”之后,黄维决定组建一支民间医疗救护队。做出这个决定后,他立马给身边十几个朋友打了电话,这次,没有人拒绝。
  我再次见到他时,这支由医生、护士和红十字救护员组成的队伍已经初具雏形。“虽然民间救援队有很多,但是像我们这样由专业医学背景的组织还很少,作为对官方力量的一个补充,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黄维说,“并且民间组织还具备一些官方没有的优势,比如更灵活,更机动。”
  就像去年奔赴武汉一样,他的行动很快,忧虑、胆怯、畏难都追不上他。

“懂农村,爱农村,愿意改变农村”的人
  我手机里还存着去年七月去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柏香村采访时拍摄的照片。
  那也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采访。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大事,为此,我和同事们也走访了不少乡野田间。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改革开放初期,他们用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亿万国人告别饥饿,后来他们进入城市,又以辛勤的汗水浇铸成本优势构成了“中国制造”的最大竞争力。城市化进程中,离不开他们用血肉筑起的长城。而扶贫工作,其实是一种“反哺”。
  在那一次的采访中,我遇到了想法和我很接近的人,她是屏山县卫健局的扶贫干部童一芹。还没见面时,童一芹的朋友圈就吸引了我,“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通过真正“懂农村,爱农村,愿意改变农村”的人才队伍来实现。”
  什么样的人才是“懂农村,爱农村,愿意改变农村”的人呢?见到童一芹后,我明白了。
  去往柏香村的途中,童一芹告诉我,自己出身农村,很能理解农村社会的一些现象,过去农民享受到的社会发展红利很少,而扶贫工作,就是一种“反哺”。她语气不紧不慢,温吞而坚定。
  童一芹告诉我,农村人看起来爱吵架,其实是因为地广人稀,不扯着嗓子喊别人根本听不见。
  童一芹告诉我,有的农民不愿意搬进政府修建的新房子,是因为离自己的田地太远,耕作不方便。
  她甚至给我讲述村道旁一棵树、一座碉楼的历史。
  我从这些“懂”中看到了一种深沉的、具体的热爱。即便扶贫工作繁琐又忙碌,童一芹还是抽空做起了“自选动作”,此前在妇联工作了多年的她在农村妇女中组建起了坝坝舞团队。
  “让她们闲时有事做,有精神寄托,一个妇女带动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就能影响整个山村。”黄维
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希望祖国平安,家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