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敏
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服务中心主管护师
希望2021有时间陪孩子学习,陪老公散步,陪妈妈吃饭,疫情早日结束!
杨丽
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中心三病区·胸外科护士长
国泰民安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李尚凝
站在年尾回望,令人焦灼的庚子年终于即将成为过去。看似平凡往复的一年,却漫长得宛如一个世纪,它是魔幻的、残酷的、可怕的,也是温暖的、感动的、深刻的。而身为记者,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见证历史、记录真相,也是一大幸事吧。
平安
时间退回到鼠年的大年初一,那是我和父母在成都度过的第二个春节。每年初一的早上,母亲都会早早地叫我起床,一是因为我嗜睡;二来,在家乡的习俗中,初一预示着这一年的运势,“早起才有精气神儿”。和往年不同,那天我破例地没用母亲喊,一大早就爬起来了,发现他们也醒了。随着武汉封城、确诊人数的不断上升,一家人每天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这疫情的动态。这场劫难牵动着人心,似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春节有些与众不同,夹杂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涩。
中午十一点半,最后一盘饺子包好了,摆出了一个好看的“圆”,看着手机的指示灯在闪烁,我用粘着面粉的手划开了消息,接到一个小时后采访的通知,地点是省卫健委。
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地铁车厢里,我才注意到,那是我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的启动仪式,和领导“戴好口罩”的叮嘱。出了地铁后,又是一阵“狂奔”。彼时,卫健委的院里院外挤满了人,最多的是穿着红蓝相间印有“中国卫生”标志的队伍。队伍很整齐,统一的着装、统一的医用口罩和统一坚定的眼神。
人群中,一个长睫毛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小的个子,一直拉着妈妈的手。采访得知,小男孩叫严皓,6岁,妈妈吴焰宇是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主管护师,也是此次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吴焰宇告诉我,儿子本不想让自己去,一连几天哭闹不止,没想到儿子今天却执意送自己,还懂事地祝自己平安回来……说着,吴焰宇的眼睛湿润了。令人感慨的是,目送着妈妈离去的背影,小严皓却没有哭,只是喃喃地说她一定会回来的,我相信她,因为她是我的妈妈……回想自己的孩提时代,或许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只是一句模糊的口号,其中的深意并不理解。幼小的心里只有一个最朴素的念想——平安。冬去春来,如今,吴焰宇早已凯旋归来,恢复到正常工作中去,小严皓也迎来了寒假,这个春节不会再有离别。或许多年以后,记忆会慢慢淡去,场景会渐渐模糊,但我始终不会忘记这份最淳朴的爱与沉甸甸的情。
斗士
斗士: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人。这是字典中对斗士的注脚。如果说在这场战疫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那么无数抛洒热血的医护人员可以称为斗士。大年初三,我有幸见到了真正的“斗士”们。
到达遂宁站已是晚上七点,一番测温消毒后,我径直走向了发热门诊。这里是医院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作为筛查疫情的“第一道关口”,值班护士唐慎敏已经连续工作数个小时。随着医生的一声呼唤,她转身返回里面的诊室,临走前还不忘叮嘱我戴好口罩,尽量远离这里。与宣传科老师汇合后,我们搭车来到了隔江而望的遂宁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分院。入夜,四周寂静而空旷,穿过一个接着一个的门,仿佛心情也沉重起来。做足了防护措施之后进入隔离区的护士办公室,眼前的景象和想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样——这里不是一片冰冷的白色,门窗上鼠年大吉和头顶上“新年快乐”反而为这里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在这里,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听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18年前,SARS肆虐的那段记忆让杨丽至今深刻,她告诉我,那时自己还在湖南上学,很想站出来保护大家,却没有能力,现在自己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一定会全力以赴保护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的家人。已经在医院宿舍住了3天的传染病分院医生舒丽,同样有着对家人的牵挂。孩子年幼,视频的时候一直哭着找妈妈,舒丽看得心里面酸酸的。从除夕开始,她就没离开过医院,与同为医生的丈夫相隔不过百米,却一连几天没有见过面。现如今,杨丽在而后的42天里带领团队护理新冠确诊患者17人、疑似患者49人,医学观察208人,获得了省红十字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红十字志愿者”殊荣。舒丽的生活也回归到了正常轨迹,工作虽忙碌,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