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1版 要闻
·彝海岸边索玛花开 结盟新寨建起医疗点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1 要闻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彝海岸边索玛花开 结盟新寨建起医疗点




  每次来到彝海,李明华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医疗点位于结盟新寨广场上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家庭与生活报》即日起推出“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系列报道,走进全省各市州,重访红色文化地,倾听卫生健康人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首先走进的是曾经书写下长征路上“彝海结盟”民族团结辉煌篇章的红色沃土——冕宁县。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伍方莉 罗莉
  摄影 吴冠宏
  一走进冕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无处不在的“红色文化”。红军广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冕宁纪念馆、结盟新寨……太阳能路灯都设计成红旗的模样。3月19日,记者一行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重访红军长征彝海结盟这段故事的发生地。
  桃花寨的孩子 卫生院的院长
  山脚下的一处院落正是彝海镇卫生院所在,年轻的院长沈雯丽(彝族名:阿沈阿呷莫)2010年从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冕宁,现在卫生院有8名员工,沈雯丽觉得自己能够服务于当地6800多名家乡父老,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也很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沈雯丽的奶奶当年亲眼见过刘伯承率领的红军部队,奶奶作为为数不多的历史见证者还接受过央视的采访。奶奶活到了90岁,老人在世时也常常跟孙辈讲起当年的情景。
  沈雯丽的老家在拖乌乡桃花寨,这个地名也是当年红军部队给取的。当年红军彝海结盟后北上路过拖乌乡“雀儿窝”,当地正值桃花盛开,红军部队就给这里取名为桃花寨并沿用至今。
大桥镇的彝家娃 刻在心底的故事
  前往彝海结盟纪念馆的山路两边,紫红的索玛花、粉白的梨花,在大凉山炽热的阳光下盛放。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冕宁县卫健局52岁的李明华(彝族名:俄尼木加)颇为感慨,彝海结盟60年、70年、80年纪念日的时候,他都在这里,自己已经记不清来过彝海多少次了,“时间久了不来心里会空落落的,好像每次一来内心又充满了力量。”
  天空湛蓝,座落在半山腰的赭红色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和它后面大红色的纪念馆格外醒目,几名工人正在脚手架上忙碌,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做准备。
  “这三块石头就是当年刘伯承司令员和小叶丹结盟时坐的,中间坐的是祭司。当时结盟喝的不是酒啊,是从彝海里面舀的水,杀了一只公鸡把血滴到碗里面喝的……长征这两个字,就是在冕宁首次提出的。”李明华滔滔不绝地讲述着1935年5月22日,脚下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为万里长征平添了一段佳话。李明华和所有冕宁人一样,“这个故事根植于自己内心,永远不会忘记。”
  “很多人光晓得彝海结盟,以为彝海只是个地名,只有一块土地,不晓得彝海真的是个海子!”彝海的水清澈明亮,岸边一树索玛花,几只黑天鹅看到有人来了,飞快地游了过来。沈雯丽说,过一阵子,彝海岸边会开满索玛花,“只有那么漂亮了!”
  李明华的老家住在大桥镇,是当年红军路过并商议结盟的地方。李明华17岁初中毕业就考上乡里的计生专干,正式参加了工作,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弥补文化上的不足,他后来又去西昌卫校学习,当过医生,当过卫健局的管理干部。李明华对冕宁的各个村落感情很深,他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几乎跑遍了38个乡镇232个村,“县城头还好,冕宁乡村里那是山高路陡得很的,挨个地跑,健康扶贫、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就是这么跑出来的。”2017年,冕宁县正式摘下贫困县的帽子,干了19年卫健局管理岗位的李明华也于2019年主动退居二线,“把机会给到年轻人们,去施展他们的抱负才华。”如今的李明华,仍然每天忙忙碌碌。(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