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刘瀚旻在国际家庭日活动中谈婴幼儿托育事业的发展。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秋吉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伴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社会各方的讨论声音也越来越大,本报记者专访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会长刘瀚旻,了解四川省关于“三孩”生育政策中,相关配套支持的计划与展望。
“三孩”政策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记者:对于不久前刚出台的“三孩”生育政策,您有什么看法?
刘瀚旻:“三孩”政策所提出的课题非常严峻,涉及的方面也相当广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不仅是关于医学的问题,还涉及教育、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层面。
“三孩”政策的出台对医院来讲是一个新的命题,从学科来看,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以主动健康为主的呵护,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两个重要话题。
三岁看老
托育行业需要融入医学内容
记者:“三孩”政策的出台,让婴幼儿的照护备受关注,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刘瀚旻:现如今有更多的女性,除了母亲的身份外,还有着职场的经历,因此托育则是需要在三岁以前,给这些职场女性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则是高龄产妇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生儿的出生质量问题。这也让医院会在未来更多地关注女性的生殖健康层面,以及胚胎发育,包括生命早期一千天的生长发育状况等。
已经有研究表明,三岁以前发育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三四十岁以后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慢性病的发生(概率)。因此,现如今的托育并不是像传统幼儿园那样,只是帮忙照顾一下小孩,而是需要加入医学的内容,在医学的整体照护之下来完成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监测。
四川方案
拟对托育机构进行考核
记者:四川省在2020年12月29日成立了优生托育协会,你作为该协会的会长,能介绍一下未来协会将有一些什么动作或者计划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吗?
刘瀚旻:首先,我们要成立标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先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制度,更重要的是成立培训委员会,针对老师、医生、生活阿姨等托育机构中所涉及的职业进行培训。这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托育培训,还加入了以照护和监测为主的相关职能。包括保育员也需要有教育学的背景,要懂得婴幼儿的心理,学会如何看护孩子。
其次,是通过早期筛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的前兆,这些都可以通过托育机构的体检实现。同样,还可以通过对孩子运动、社交、语言等多种发育能力进行定期的检测,从小做好健康监测观察,保障孩子的生长发育。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家长通过购买相关服务,让孩子定期接受医学上的指导,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预警。
最后,对于托育机构的考核,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拟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准入门槛虽不受限,但需要通过相关考核,还要对考核通过的托育机构进行饮食、安全等多项常态化问题的持续监控,以保障托育机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