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大,身体难免出现疼痛,很多人都会选择吃点止痛药缓解,但乱服用止痛药也会引起严重的问题。近日,71岁的刘爷爷上腹部突然出现“刀割样”疼痛,随后疼痛感波及整个腹部。不仅如此,几分钟后他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家人得知后,立即将他带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疝与腹壁外科,经查体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考虑为长期口服止痛药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出血。
普外·疝与腹壁外科医生与刘爷爷家属沟通后,在全麻下为刘爷爷实施了“剖腹探查+胃窦前壁穿孔修补、取活检+空肠造瘘+腹腔脓肿清除冲洗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出院。
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疝与腹壁外科副主任马新教授介绍,消化道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疾病之一,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其中,急性消化道穿孔表现为刀割样疼痛,慢性消化道穿孔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隐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当病情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导致消化道穿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非创伤性因素。多见于溃疡未及时进行治疗,长期使用激素或者非甾体类止痛药等,溃疡逐渐加深,最终导致胃肠壁穿孔。也可见于胃癌、肠癌等疾病,其中溃疡性胃癌最易并发消化道穿孔。2.创伤性因素。主要见于外伤引起的胃肠壁穿孔。
消化道穿孔一旦确诊,应尽快选择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普及,腹腔镜探查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缝合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以“小切口”取代了“大切口”的传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专家提醒,止痛药虽然能够缓解疼痛,但是治标不治本,长期或过量服用止痛药,容易损伤胃肠道黏膜,诱发消化出血甚至穿孔,因此一定要慎用,或遵医嘱用药。
(汪建英 张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