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8版 医周刊·生育
·家门口的儿童康复
·专家建议 关注孤独症患儿肠道营养护理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8 医周刊·生育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家门口的儿童康复


▲彭开燕为源源做儿童康复治疗。何强 摄


▲彭开燕和源源一起玩假想性游戏。 何强 摄

    

  “源源,告诉彭老师,小考拉吃的是什么呀?”“蛋。”“对啦!你真棒,鸡蛋,来,跟着我一起说。”2021年6月2日下午两点半,两岁半的源源跟着婆婆来到家门口的天府新区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儿童康复。为源源一对一进行康复训练的是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彭开燕。
  2020年3月,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批准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该中心是天府新区唯一一家公立儿童康复机构,属非营利性质,为全国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统筹承担天府新区9个街道儿童康复工作。“天府新区14岁以下的残疾儿童有280人,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在册持续康复了102人,门诊追赶生长儿童230余人,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华阳社区等都有部分转诊儿童”,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丽介绍说,“在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康复,大大缓解了家长去三甲医院来回奔波和排队的压力。家门口的康复,不仅解决一个孩子的问题,更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分担解忧。”

康复治疗“因材施教”
  源源1岁4个月时,只会叫“爸爸妈妈,婆婆爷爷”,对于日常用品和玩具零食,源源一个字也不会说。“她就指着玩具、零食,要我们拿,我们就教她怎么念,她不跟着读,就一直哭,我们好着急哦。”源源的婆婆说,还没去医院做检查,他们一家就意识到孩子发育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3月中旬,源源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大医院做了系列检查,源源被诊断为言语障碍。“我们在大医院做了几天康复,但是每次去都很不方便,坐地铁赶公交,而且医院好多人”,源源婆婆说,看病远成了一家人生活的难题。3月25日,源源申请到了成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一个残疾儿童每年可获得救助金3万元用于儿童的康复治疗。源源由婆婆带着来到了家门口的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有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康复中心。
  “源源来的时候做了一个评估,她只会说单字和叠音,这对于她这个年龄阶段而言就是发育障碍了”。彭开燕是源源在中心的“专属”儿童康复师,她从事康复治疗已经有6年时间了。“针对源源的康复治疗有语言康复训练、构音训练、口肌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项目,就是一遍一遍地去教孩子如何说、如何做,反复地持续地去刺激大脑。”彭开燕说,有的孩子可能重复几次就学会了,但更多孩子需要重复动作几百次、上千次,康复治疗的过程在常人看来非常枯燥和单调,但对于康复师而言“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经过28天的的康复训练,源源进步非常大,她以前不会命名,现在能命名50个左右的单词,理解词汇量150个左右,按照这个进步速度来看,预后应该还可以。”彭开燕说,每次看见孩子通过系列的康复训练后,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就是她职业的高光时刻。

公益项目走进特殊学校
  “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服务不仅仅是针对到儿童康复中心前来做康复治疗的儿童,中心还把公益项目开进了天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里。”王丽说,从2020年10月开始,每周三下午,将军碑儿童康复中心就派两名康复师走进特殊学校,为那里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从将军碑开车去学校要整整一个小时,下午三点半开始,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风雨无阻。”彭开燕和邓玲在特教学校会针对唐氏综合征的儿童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了作业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不是说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希望。”
  彭开燕坦言,自己学康复治疗,并且能坚持去特殊教育学校服务残疾儿童,是因为她也有一位残疾人母亲。“我妈妈小时候出了意外,栽倒在火盆里导致4级肢体残疾,小腿截肢。”彭开燕的母亲常年因单脚走路,长时间的异常姿势导致左右肌肉力量不平衡,就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我放假了回家,会给妈妈做针灸和康复手法,后来妈妈装了假肢走路疼,我就自己改造假肢,买凝胶套,增加假肢穿戴的舒适感”。
  走上工作岗位后,彭开燕就格外地尽职负责,她把自己所有的爱心和耐心全都用在了康复对象的身上。
  “未来,儿童康复中心将强化儿童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以‘家庭医生’服务为主线的多维度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探索与辖区幼儿园、学校建立持续服务”,王丽说,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医教康”融合服务,在夯实康复门诊服务的同时,让儿童康复服务工作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学校,全面推进辖区儿童健康发展,让新区的孩子真正健康有所系,成长有所依。(范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