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2版 要闻
·从1938到2021 一家医院的理想之路
·首届中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表示 院长就应该理直气壮地给医护人员涨工资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2 要闻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从1938到2021 一家医院的理想之路


▲如今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系列报道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月8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温贤敏(原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 站在医院1号楼23层明亮的走廊里向记者微笑。医院门诊已经树起了庆祝建党百年鲜红的“100”标识,院里隐约传来《百年红船》的旋律,患者和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们都步履匆匆。
  重返这家自己曾为之奋斗过24年的医院,温贤敏感慨万千,这一天,和她同样因这家有着83年历史的医院而陷入回忆的人,还有很多。
筹建
累到在工地吐血
  94岁的王义兰仍然保留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五年前的脑梗影响了他的语言和记忆,但说起过去的日子,老人的眼眸还是泛起了点点光芒。
  1945年,18岁的王义兰决然入伍,次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党龄已有74年。经历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从孱弱到富强。
  王义兰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渊源始于1982年,当时已55岁的他接到组织交给他的光荣任务——筹建温江地区干部疗养院,这家疗养院后来更名为成都市老年病医院,2011年并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为筹建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王义兰要管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他常常几天不回家,吃住都在工地上,有时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但遇到下雨,他又急急忙忙赶回工地。在这期间,王义兰的大孙子出生了,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孙子没人带,王义兰就背着孙子跑工地。
  王义兰的小儿子王川生回忆,一次,他们从工地上其他人的口中了解到,父亲在工地上吐血了,“他从没告诉过我们。”听儿子说这事,王义兰摆摆手,“说那些干嘛,我是党员,我不坚持谁坚持?”
  党员这一身份,是王义兰深入骨子里的烙印。
低谷
离职151人
  与王义兰一样,90岁的潘道崇也住在温江老城区一处老小区里,屋里陈设简朴,茶几下面一本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却格外醒目。
  潘道崇是江苏人,他成为预备党员是在1945年,那年他14岁,刚刚参军一年。与王义兰不同的是,他没有扛过枪打过仗,作为部队卫生员,他的“战场”在后方。
  1954年,他考上了四川医学院,毕业后留在成都,开启正式的行医生涯。1978年,潘道崇调入温江地区人民医院(即当初的温江县诊疗所)任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1983年3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四川省温江专区,将其所属行政区大部分划归成都市,温江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这一次“合并”,温江的很多单位都迁到了成都,单位的职工也随之搬到了成都。当时医院本有职工370多人,短短一段时间就离职了151人,其中51人都是技术骨干……刚刚出任院长的潘道崇陷入了焦虑。
  而对于生在五医院、长在五医院,一毕业就到五医院外科工作的温贤敏,当时眼睁睁地看着大家离开,也满是无奈。
  潘道崇意识到,“稳定军心、招募人才是重中之重。”认真分析了成都与温江的差别后,院长潘道崇做了一个决定——提升职工福利,“去成都工作的,只能租房住,我决定修职工宿舍,只要来我五医院工作的都有免费的房子住!”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批职工宿舍修在河坝荒地,共5亩地,配有锅炉房、洗澡堂,让职工有热水用、有地方洗澡。这一举措,确实大大稳定了“军心”。
转折
从一项国家专利开始
  第一个转机发生在1990年,这一年,放射科“X光机影像增强装置”研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是科教兴院的一个标志性起点。技术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当时作为科教科长的肝胆外科医师温贤敏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回来,改变现状。”
  她专门跑到云南曲靖去观摩全国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亲眼看到一名患者术后半天就坐起来梳头洗脸,温贤敏震惊了。在她的极力游说主张下,医院斥资30万买了一台腹腔镜手术设备。
  1991年,院长潘道崇退休,让他欣慰的是,包括温贤敏在内的一批有理想、有干劲的年轻人正在飞速成长。
  1993年,温贤敏带领一批骨干医生前往重庆学习当时最先进的腹腔镜手术,就在这一年,医院第一例腹腔镜手术成功开展,开启了技术的全面革新。
  继肝胆外科的微创手术取得成功后,腹腔镜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到妇科疾病、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短短几年,五医院的微创技术就在省内打出较高知名度。
  从1938年到2021年,83年过去了,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温江诊疗所也发展成为如今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我从十多岁开始接触医疗卫生,见证了中国的卫生事业从落后到高质量发展。”五医院的发展与变化被潘道崇惦念着,“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医院技术越来越好,病人就医越来越方便,这就是党的成就,老百姓的福祉。”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