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5版 特别报道
·南湖红船边的热血青年 71岁老党员 永不褪色的记忆
·医者的白衣初心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5 特别报道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南湖红船边的热血青年 71岁老党员 永不褪色的记忆


  罗新知(第二排左三)1974年6月和同学们在南湖红船边合影留念。



    

  “嘉善开门办学的芦苇荡里机船轰鸣声,声声催人奋进;南湖红船旁暗暗立志的热血青年;一大会址前心潮澎湃的你我他立下报国志……”1974年6月,罗新知在日记里这样写道。那一年,他24岁,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他和11名同学到南湖红船参观学习,风华正茂。
  后来,他进入了“成电医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成为一名放射科医生。

一本书籍 启航奋斗的征程
  1974年2月,母亲从成都给罗新知寄来了一件藏蓝色的毛领棉大衣。罗新知很开心,他穿着新衣服准备去淮海路中路的新华书店逛一逛。
  罗新知在书店突然发现了一本新出版的《实用内科学》,他至今记得价格:6块5毛。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医学的热爱,让他没有多想。他立刻跑到当铺,把身上那件毛领棉大衣当了15块钱。
  罗新知抱着那本《实用内科学》,穿着一件单薄的内衣,走在下雪的淮海路。“一点都没觉得冷,那时候是真正的热血青年啊,这本书太珍贵了。”直到母亲去世时,罗新知也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为买那件大衣,母亲节衣缩食攒了很久的钱,我实在无法说出口。”

一堂党课 坚定革命的步伐
  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时,还有一堂党课,让现年71岁的罗新知难以忘怀。1974年6月,罗新知和医科大的同学一起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红船边,传承学习红船精神。
  罗新知至今保留着当时的留影,黑白照片上除1名老师外,12名医科大学生尽是青春的模样,他们站在南湖红船边,追寻着红色革命的足迹。照片左上方,罗新知写了一行字:华山医科大学加善开门办学赴南湖参观留念。“华山医科大学”为当年教育革命的新生事物,上海第一医学院调集了全校精兵强将,在附属华山医院兴办的一所大学。“加善”也就是今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嘉善县”。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那时对于青年人而言,红船精神激励着我们艰苦奋斗、牢记使命、永不放弃”。罗新知非常激动,并在照片下面写着:红船留影誓忠心,永远跟党干革命。
  那晚,他还在随身的笔记本中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几百字的一首诗:站在南湖渡口,远望烟雨楼,红船的光辉印入心头,一九二一年中国历史最辉煌的日子到来了,红船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宣告,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了,从此中国解放有了救星,革命有了领导……五十五年我们坚信道路正确,跟着您共产主义一定来到。
  一堂党史教育课,坚定了罗新知革命的步伐。1981年,罗新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台机器 见证时代的发展
  三年半的大学生活结束了,1977年1月,罗新知来到成电医院时,医院总共只有50多个人。“1993年我因为工作调动离开校医院,在校医院一共工作了将近17年,其间参加了校医院的口腔科、五官科、外科、手术室、放射科建立和建设工作,最后长期从事放射工作”。
  1979年,罗新知被成都市政府评选为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也就是在这一年,罗新知拍出了医院第一张X光片。
  1984年,成电医院落成了一栋面积达400多平米的放射科大楼,这在当时的全国高校校医院里是绝无仅有的。“当时校医院放射科的条件很好,除了有一部东德制造的100毫安的机器以外,还有500毫安的多轨迹体层摄影摄像机、牙科碎片机等。”
  因为当过工人,又懂放射,罗新知自己还研究制作了一台30毫安的隔室透视X光机。“有一次去广西柳州出差,我就去逛机电市场,买些齿轮之类的小零件回来改装加工,做成病人可以站在那儿不动,机器上下左右做360°旋转拍片的机器,透视屏也可以上下左右旋转,我在另外一个房间,放射防护就好多了。”
  1985年,校医院实施了第一例下腹部手术,这在省内高校医院属首例;1986年,医院又可以开展上腹部胆结石的手术,这也有他当年参与创建手术室的贡献。
  一台放射科的机器,背负着一位青年医生的使命,同时也见证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与时代齐头并进。1977年至1993年在成电医院工作,1984年开始担任校医院党支部书记,罗新知坦言这17年的医生从业经历令他毕生难忘,他至今记得,80年代医院发展最鼎盛时有103张床位,并能如数家珍地报出当时23个业务科室的名称。 (范月秋 田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