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自立秋以来,大家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逐步加大,有的人在忙着进补,有的人则因感冒咳嗽老往医院跑。那么如何做好秋季养生呢?
早睡早起 积蓄能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秋季养收”是指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秋天要固护自身阳气,使得精气内守。此外,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人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中医学又有“秋季养阴”一说。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养阴”,实际上都是一个能量蓄积的过程,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进入秋季,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秋季在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积极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早睡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同时避免睡觉时受寒,添加被褥,适应节气的变化。
秋季养生还要防“秋老虎”。初秋时节暑热未尽,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等。此时更应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容易感到疲乏。午睡是最好的解乏方式,可以保护心脏,提高机体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同时, 对绝大多数人群来说,秋季可以多吃一些能润燥养阴的食物,如蜂蜜、甘蔗、梨、百合、银耳等。秋天容易感冒咳嗽,我们可以吃一些有止咳化痰、理气燥湿功效的食物。比如丝瓜、冬瓜、白萝卜、橘子、山楂。
调畅情志 适度运动
秋天阴阳之气分离,草木枯黄,万物开始凋敝。人们在秋季容易产生悲秋情绪,所以大家要调整好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饱满的热情,积极乐观地生活、工作。饮食方面可以食用黄花菜,黄花菜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黄花菜不可生食,因为其含有秋水仙碱,生食可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食用前,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鲜黄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温60℃时可减弱或消失,之后再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
缓解秋悲的另一个方法是户外运动。秋高气爽,微风拂面,最适宜登高临远。很多人退休之后养成了爬山的习惯,还有的人一边喊山一边爬山。爬山确实可以宣发肺气,愉悦身心,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过度劳累容易引发心梗。秋季气温下降,不宜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造成大汗淋漓,致津气耗散,这个时候如果受风寒,则会使毛孔闭塞,汗液不能排出,容易引发感冒,甚至落下风湿病根。(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