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顺利转移患肺气肿的老人
村民们“众筹”的碗筷
救援队员为受灾村民搭建帐篷
9月16日凌晨,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在抗震救灾现场,来自医疗、消防、红十字以及社会慈善机构组织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在首批抵达灾区开展救援的队伍中,身着鲜红色制服的泸州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格外显眼,地震发生1小时内,按照省红十字会安排,该救援队首批7名队员就抵达了受灾较严重的福集镇,在一次次的救援和转移过程中,记者见证了属于“救援人”的专业和温情。
又快又稳救援队有个“百宝袋”
16日上午,泸州红十字山地救援队发现一名63岁的老人躺在床上,脸上还挂着吸氧用的导管。由于地震后家里断电,制氧机无法工作,因肺气肿需要在家吸氧的老人一家陷入绝望。救援队抵达老人的家中后,立即从车里拿出一台发电机,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周围邻里看到这一幕都感觉惊奇:“救援队真是啥子东西都有。”随后,老人被顺利送往泸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据了解,9月16日全天,该救援队协助转移了多名行动不便的因灾受伤人员、空巢老人和卧病在床的患者,累计协助转移30余人。
据泸州红十字山地救援队领队胡坤介绍,虽然地震发生在凌晨,但是救援队因为长期接受专业训练,也很重视救援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因此各种专业救援设备都能在第一时间随人出发:“地震发生后,我们就携带了2只搜救犬,以及手动破拆工具、千斤顶、医疗箱、云梯、液压钳、发电机等所有能用上的救援设备。”
除了设备齐全,队员们也都具备专业素养。队员陈沁文是就读于四川警察学院的大学生,她已经随队参加过多次专业救援训练,具备了专业的救援能力。“这次我们队伍里也有几名我的同学。大家都来自各行各业,虽然不是职业救援队员,但都学过专门的救援知识和技能。”陈沁文说。
特别的“拥抱”彼此理解守望相助
地震发生后,为了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泸县各安置点都派驻了医生。9月16日下午6点,在福集镇龙脑桥小学安置点,2名救援队员从罗桥村九组送来了一位手指被倒塌围墙砸伤的大妈,西南医科大学驻点医护人员轻轻抱着大妈并捂住了她的双眼,一边安慰她一边为其清创。
驻点医疗队员、西南医科大学急诊科护士赵平介绍说,她们来到安置点后,已接诊了近20名受伤群众:“救援队会第一时间把轻伤的村民送过来,让我们及时处理,我们配合得还不错。”
在这次地震中,福集镇许多村民的家成为危房,救援队在安置点撑起的帐篷成了他们新的希望。为了不给队员们添麻烦,当地村民在安置点也相互帮助,积极开展自救。
9月16日下午4点40分,福集镇同仓村的一处安置点,救援队员们正在为受灾村民搭建帐篷,在帐篷一旁,村民们陆续从家里把肉菜和锅碗瓢盆带到这里,准备搭伙吃饭。村民彭富明看着“众筹”的饭菜餐具备齐,立马在一旁生火烧水。彭富明告诉记者,都是邻里,特殊时期就该互帮互助,“吃饭这种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弄,不麻烦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