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七兄妹在武汉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前
从武汉市驱车50多公里,就来到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阳湾村,村口矗立着写有“侏儒山战役旧址”字样的石碑。沿着小路前行,一座徽派四合院式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新四军战士傅玉和的后代投资修建的武汉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如今,这座令人肃然起敬的侏儒山战役博物馆,迎来一批批前来瞻仰缅怀的后辈,向他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
A
“众筹”建起博物馆
1941年12月,由李先念担任师长兼政治委员的新四军第5师为创建汉川、汉阳、沔阳抗日根据地,乘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武汉兵力减弱之机,利用日伪军内部矛盾,发起侏儒山战役,与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黄桥战役等16个战役齐名,一并载入我军军史。
傅玉和是当时汉阳县侏儒山阳湾村傅湾(现蔡甸区侏儒山街阳湾村傅湾)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曾担任新四军第5师第15旅侦察参谋,在打响侏儒山战役的前期情报工作中,傅玉和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影响下,阳湾村傅湾的60多位青壮年投入抗战和解放新中国的洪流,共牺牲 5 人,伤残 4 人,失踪 1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光辉历史,2010年10月,以傅建桥为代表的傅玉和的子女们自筹资金在侏儒山战役旧址上投资修建了侏儒山战役博物馆。该馆于2013年4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这座博物馆是目前武汉市唯一一座展示新四军第五师中原抗战光辉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打”侏儒山的历史资料、缴获的敌军武器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在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傅玉和的7个子女讲述了为纪念新四军第五师中原抗战的丰功伟绩、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他们修建侏儒山战役博物馆的感人故事。
前不久的一天,头发花白的博物馆馆长傅建桥身穿一件浅蓝色短袖,挺直腰板,以历史文物、图片、史料为载体,为前来参观的中共蔡甸区纪委的机关党员详细介绍了“三打侏儒山”的抗战传奇。傅建桥声音洪亮且铿锵有力激情饱满,参观者凝神看、仔细听,认真感受博物馆里的红色印记。送走了几拨参观人群后,傅建桥和72岁的姐姐傅汉娥领着兄弟妹姐们又聚集在父亲傅玉和的照片前,重温父辈的革命精神,“我们要沿着父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他们说。
“这照片上的婴儿就是我,父亲的革命精神伴随我和弟弟妹妹们长大。”傅汉娥指着博物馆展墙上的一张合影,脸上露出对父亲的尊敬和崇拜。1949年,傅玉和和战友及家人一起拍摄合影,当时仅几个月大的傅汉娥被父亲抱在怀里。馆长傅建桥是傅玉和的长子,他从小接受红色家庭文化熏陶和洗礼,一直希望让更多人熟悉了解父亲当年的经历和其所在的新四军新五师的历史。
2010年,傅建桥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大姐傅汉娥和6个弟弟妹妹都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家乡的几位叔叔无偿提供自家土地的使用权,傅建桥则卖掉了在汉口中心城区的一所住宅,并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共同筹措近300万元资金,全身心投入到博物馆的建造中,经过400多天的紧张施工,侏儒山战役博物馆终于在2012年底竣工,于2013年4月开馆并免费开放。
建馆以来,傅建桥及兄弟姐妹积极投身于红色文物的保护中。他们联系新四军后代收集侏儒山抗战的相关史料、书籍以及许多珍贵的战时物品;出资保护当地5棵近百年的朴树、黄连木古树等。傅建桥还号召村民沿着傅家山栽种了数百株香樟树,全面绿化傅家山。 8年来,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人员40余万人次,是武汉市“非国有博物馆”中接待客流量最大的博物馆。建馆至今的8年多时间里,傅建桥亲自担任讲解员。每次有团队参观,他都坚持亲自讲解,每年免费讲解近千场。
“只要是博物馆的事,我们7兄妹都全力以赴。”大姐傅汉娥说,傅家7兄妹非常团结友爱,大家以馆为家,以馆为荣。除馆休日外,傅建桥和兄弟姐妹每天坚持早上5点从武汉各地前往馆里,做好馆内外卫生,以清洁的馆容迎接每位观众。在馆区的前两次改造缺乏资金时,他们主动解囊相助。“我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发挥博物馆的展览功能和宣传优势,宣传传承侏儒山红色精神,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力量。”二姐傅小娥说。
B
传承红色家风
如今,阳湾村被中央组织部、湖北省委组织部列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是全国首批、湖北省23个试点村之一,也是武汉市唯一的试点村。傅家7位兄弟姐妹在退休后也都自发回到博物馆当起了接待员、讲解员、炊事员、卫生员,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坚持传播红色精神。
“我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博物馆帮忙。”家住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晴川社区的傅汉娥说,除馆休日外,兄弟姐妹们天天坚持早上5点从武汉各地前往博物馆“上班”。傅汉娥回忆,历经战争洗礼,傅玉和对孩子们从小就严格要求,经常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自1962年傅玉和退休后搬回阳湾村傅湾旧居,每年大年初一 一大早,傅玉和都要带着全家人步行3里路,到蔡甸挨家挨户看望烈士家属,为他们送去春节的物资,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已经成了傅家“雷打不动”的春节程序。“他们都是跟着父亲走上革命道路,为了新中国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我们一定要尊敬和善待他们。”每年拜年的路上,傅玉和都会给孩子们讲述这几位烈士生前的英雄故事。
傅家 7 兄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74年,傅玉和临终前将子女们叫到床边,说出了自己的遗愿——将所有积蓄补交党费。傅汉娥说,直到告知父亲已经去交党费了,父亲才安心地闭上了双眼。在傅玉和的影响下,如今在这个已有70多人的大家庭里,无论大家工作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自觉践行“永远跟党走”的家训。“我们的红色事业后继有人了,”傅建桥笑着说,自己的小外孙对博物馆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只要放假就嚷着要从北京回武汉,听姥爷讲新四军打鬼子的故事。傅建桥说,侄儿侄女和外甥们都表示,作为新四军的后代,有责任继承老一辈的铁军精神,并将红色精神传下去。(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