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7版 家周刊·红颜
·寻访“铁姑娘” 重拾她们不让须眉的奋斗史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7 家周刊·红颜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寻访“铁姑娘” 重拾她们不让须眉的奋斗史


“三八”号女船长黎亚香


英姿飒爽的陈马岭

    

  20世纪50年代末的跃进年代,以“铁姑娘”“花木兰”“穆桂英”等命名的女青年突击队曾活跃在农田、水利工地上。到了70年代,在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下,以“铁姑娘”“三八女子班/连”命名的女性劳动集体以更浩大的声势集中涌现。她们开动电动机车、管理油田采油设备、带电作业于蓝天白云间的高压线上,她们下探到煤矿深井、潜入深海珊瑚礁盘之间……她们一度突破了固有的行业性别边界,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自身能力和信心。在那一代女性豪气干云的故事似乎已淡出历史的今天,回望新中国的工农业发展史,她们特别的足迹依然值得铭记。
南海“海燕”:“三八”号女船长黎亚香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1973年有一个歌颂妇女“顶起海上半边天”的相声——《海燕》,讲一个叫海燕的女船长带领一群女青年在海上独立作业的新鲜事。由于挑战了当地“女人迈网网要破,女人下海船要翻”的性别禁忌,这个故事令人格外印象深刻。黎亚香曾是20世纪70年代巡弋于三亚、西沙的“三八号”渔船的女船长,是现实版的海燕。
  与相声中渤海湾一带女人不能下海的传统不同,三亚的疍家女人从小就以船为家、以海为伴。然而,尽管她们和男人一样扯帆、摇橹、拉网,却仍被看作“煮饭婆”。在集体制记工分时期,女人的工分总要比男人低三、四折(黎亚香戏称其为“煮饭工分”),而女人想在渔业生产上独当一面更是史无前例。据前大队书记郑石喜介绍,1972年,生产队给了妇女两条旧的机帆船,称为“三八号”女子渔船,由一正两副三个女船长指挥,有三十几个女渔工,另派一个男渔工掌舵。正船长陈马岭因身为大队民兵营长,并不常驻渔船,而男渔工与另一个女副船长后因故调离。于是,18岁的黎亚香就成为独领两条机帆船的主将。
  由于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捕鱼的姑娘们都是劳武结合,战备最紧张时,都须荷枪出海捕鱼。姑娘们围捕灯光鱼,经常要在海上连续作业两三天。满载而归后还要到渔港出货,一担担把鱼挑上去,劳动强度相当大。虽然这些姑娘都在渔船上长大,但是独立组队出海依然需要过人的勇气和毅力。遇到大风几天回不了渔港,淡水都用尽是常有的事。即便大浪滔天,船长黎亚香也要爬到桅杆上看潮水流向。
  丰收的喜悦和劳动价值被肯定是姑娘们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我拿的是和男人一样的最高工分,13分!” 黎亚香调皮地说,“既然我们和男人干得一样了,生产队还好意思给我们记‘煮饭工分’么?”当然,除了工分,分配时还要看捕鱼的成绩。
  由于“妇女号”出海勤、团结合作得好,姑娘们努力掌握鱼汛和捕鱼技术,她们捕鱼的成绩不亚于男子。黎亚香还记得,有一次遇到好的鱼汛,晚上9点开始灯光围捕,到第二天中午12点就捕获了一百多担(一担一千斤)灯光鱼。
  黎亚香的胆识和主见不仅表现在组织捕鱼生产方面。解放后,政府帮助疍民上岸定居,但受不让女孩识字的传统影响,疍家女孩少有读书的机会,黎亚香却很有主意。有一次,她对妈妈说:“你借我两块钱,我去报名读书,长大了我会挣钱还给你。”就这样,她终于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这也意味着小小年纪的她要在海边渔村独自生活。
  “有时也会害怕,但想到上学就不怕了。”渔家姑娘以海为家,但却希望能凭借知识闯出更广阔的路。黎亚香坚持读到初中,终拗不过父亲,下海当了五年船长,但学知识长本领的意愿始终没有放弃。她在到海口港为“妇女号”打制大马力机帆船期间,还挤时间进修了中专。此后她做过轮船服务员、电台广播员,最终从三亚微波站的技术岗退休。黎亚香说,她也影响和带动了妹妹读书,她和妹妹是全家最争气的人。
小英雄陈马岭和“女民兵照”
  在黎亚香的故事里出现过一个名字:陈马岭。陈马岭因生于马岭山而得名。而她少年时名声大振,是因为“护岛夺旗”的故事。
  1958年初,渔业社社长何石碌带领4艘翘尾渔船去开辟西沙渔场,13岁的陈马岭以半劳力的身份随船同去。2月15日,船队抵达西沙永乐群岛后,各队各组按计划开展罾网捕鱼生产。陈马岭因为年纪小被安排留在大船看守,大人们则摇小船在不远的礁盘作业。中午时分,一艘汽艇开过来与大船相撞,4个南越士兵爬上船来欲意驱赶。小马岭大声说:“这里是我们疍家人世世代代抓鱼的地方。”当看到其中一个士兵爬上桅杆扯下五星红旗时,她奋不顾身前去和他夺旗,大声叫喊,并狠狠地咬那个士兵的手。大人们听到小马岭的喊声后,弃下渔网赶回大船。南越兵见中国渔民人多势众,才坐着汽艇跑了。何石碌社长当时激动地抱起小马岭说:“小马岭真勇敢,是我们的小英雄!”两个月后,船队回到三亚港,在全社社员大会上,何社长讲了小马岭护岛夺旗的故事,并号召全体社员学习陈马岭爱旗爱国的精神。
  在黎亚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她的家乡,原南海公社榆港大队(今三亚市天涯区榆港社区)参观村史展览馆(现称三亚疍家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那张曾为人熟知的南海女民兵照片,她,就是陈马岭。
  这张题为“英姿飒爽”的著名照片曾作为《人民画报》1971年第7期的封面,作者署名峻岭。陈马岭少年成名后,成为公社民兵营营长兼“三八”号女子渔船船长,2006年去世。因为她生前不识字,没有留下更多文字记录。推算起来,拍摄这张照片那年她应该是26岁。照片透着渔家姑娘不加雕琢的质朴、淳厚,无声地讲述着那个火热的岁月,那些不让须眉的“铁姑娘们”。 (金一虹 张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