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5版 家周刊·婚恋
·花钱的认同度决定夫妻融洽度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5 家周刊·婚恋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花钱的认同度决定夫妻融洽度



    

编前语
  在婚姻生活中,每天都与消费脱不开关系。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买房买车,每件事都与夫妻二人的消费观息息相关。因为消费观的不同,会有各式各样的矛盾渗透在生活中,决定着生活的品质与婚姻关系的融洽程度。无法融合的消费观成了很多婚姻的拖累。
  其实,消费观没有对与错,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得步调一致。在婚姻中,两人达成一致或相近的消费观是每对夫妻应有的生活智慧。消费观有分歧的夫妻,不妨试着向对方的消费观靠拢一点,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遵照你认为对的标准去过,而是要按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去相处,才能实现夫妻同心,共建美好。
  我们在选择伴侣时,只看重对方的相貌、才华、经济条件、责任心及三观,却很少有人去注意对方的消费观。但正是这个被忽视的消费观,很多时候成了婚姻的硬伤。
  一家理财网站做过一个关于钱与婚姻关系的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每对夫妻每年会因为钱的问题争吵39次;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花销矛盾均列在与配偶吵架原因的前三名;花钱的分歧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巨大破坏力。得出的结论是:花钱的认同度(即消费观)是否一致,是决定婚姻关系是否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谈恋爱要谈消费观
  小宁的男友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机构,工资不高但他很安于现状。因从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所以容不得小宁半点“浪费”。小宁逛商场买了一支两百多元的口红,男友看见了,一脸不高兴,还说网上二三十元的也能用。小宁说:“我花的是自己的钱!”
  两人出去旅游,小宁想找一家干净舒适的酒店,男友却坚持要找个便宜的旅馆。出去吃饭,小宁觉得好不容易来趟海边,想吃点海鲜,但男友却不同意,还说她不会过日子。小宁当场就爆发了:“我和你出门费用平摊,又没占你一点便宜。但你只考虑你不想要什么,从不考虑我想要什么!”
  虽然那场旅行不欢而散,但小宁很感谢那次体验,让她没有盲目地进入婚姻。
  其实,很多时候,穷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穷的心态。真正的会持家,是结了婚一起挣钱,通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创造出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在随遇而安中,你过得省一点,我过得差一点,最后越过越穷,反而失去了单身状态时的那股朝气和拼劲儿。爱一个人,不是让她降低姿态,去迁就你的低标准,而是要不断努力,和她一起过越来越好的生活。

消费认知失调
  最近,梅与丈夫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因为梅无意中看到丈夫的网购支付账单,不到四个月时间,他花了5万多。
  丈夫属于享受型,梅属于节约型。平时他们就摩擦不断,丈夫总抱怨梅不会享受生活,梅则不认可丈夫的消费观。有了孩子后,丈夫给孩子无论是买玩具还是买用品,从不考虑价格,多贵都舍得买。还说就一个孩子,干嘛节约?丈夫消费的态度很随性,正因为如此,他挣得不少,但并没有积蓄,基本上算月光族。去年公公做手术,丈夫拿不出钱,后来是梅动用了自己的存款。
  与梅的家庭相反的是慧的家庭。慧是一位中学老师,结婚五年,丈夫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很抠门,每次涉及到消费,丈夫的态度就让她很不舒服。
  去年,北京的冬天很冷。于是,她和几个闺蜜相约,趁寒假带着孩子去云南玩了一周。但回来之后遭到丈夫的各种指责:“来回得花多少钱,就不为今后的日子做打算?”在云南,慧买了一枚心仪已久的项链坠,丈夫看到就说:“净买些没用的东西。”
  上周,慧下班后接了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大包小包,还带着孩子,慧就叫了出租车。丈夫又和她吵:“真不会过日子,多走几步路能累死?为什么非要打车?你这消费观真有问题!”
  慧很委屈:“几乎每次消费,丈夫都是说没有必要买这么好的。但我们努力挣钱的目的,不就是想要生活过得更好吗?”
  夫妻彼此的消费观不同,这样的关系的确很累。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及教育环境,但这并不必然造成双方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在观念不一致的情况下,一方用自己的观念去绑架别人,强迫另一方接受他的观念。
  在消费观上,慧的丈夫就是不允许慧和自己不一样,他的认知里有一种倾向:我是对的。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我要找理由反驳你、否定你、说服你、改变你,才能维持自我的认知一致。其实,这是一种“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两种认知出现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不适。个体就会借助“最小努力法则”,即采取最节省能量的行为,去干涉其中一种认知,使它们变得一致,去消解这种紧张不安。
  成熟的人,会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解决认知失调,不轻易干涉和评判他人。但有些人则会用“自我实现倾向”,用自己的观念来要求别人,他们会把矛盾问题二元化为两个标准:“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不仅以此要求自己,也以此要求别人。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就是不正常。

如何获得消费观的平衡
  婚姻是以法律的形式是把两个人链接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即使彼此秉承财务独立,也难免落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中。和伴侣遇到消费观的冲突,应该怎样处理?消费观不一致,就一定走不下去吗?
  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叶子认为,对于恋爱中遇到的消费观差异,请不要过早下定论,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进一步接触考察:到底不同是好处还是坏处?是否能够承受这个差异?是否可以通过打磨两人的差异从而形成互补?消费观的和谐在感情中确实很重要,毕竟婚姻的存续需要几十年去打磨,不要在初期就过早地把自己原生家庭的习惯套用到Ta身上,造成彼此压抑而难以进一步发展。
  任何婚恋关系都不可避免会涉及消费问题,也有不少夫妻就是因为消费观上的分歧而分手。
  两性情感咨询师黄骐认为,面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双方能否彼此尊重,敞开沟通。
  未必要让对方的消费观和我们完全一致,但是在一些共同花费上,两个人可以商量着决定,大方向有共识,细节可出入。而且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各为彼此让一步。
  敞开沟通,意味着我们需要分享各自对于消费的看法。如告诉对方:哪些钱我觉得是可以省下来的,哪些钱是在我看来必要花的,针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是应该多花、多攒还是多投资。两个人只有敞开沟通,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好的关系不是彼此检视对方的消费行为,而是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看,形成双方认可的财务目标与消费限额。
  消费观没有对错,它只是温饱基础上的一种消费选择。你节俭,我也节俭。你奢侈,我也奢侈。或者,我不节俭,但我尊重你的节俭,你不奢侈,却愿意满足我的奢侈。最终你没那么抠,我也不那么乱花钱,我们都因为爱,改变一点自己的消费观。(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