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金堂县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桌面推演现场,赵清华(中)做为专家,指导流调人员梳理流调工作。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健
“这个人身份证号码是多少,现在在哪个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医院,到过哪些地方,这些必须尽快搞清楚……”话语简洁而坚决。这不是警察在办案,而是金堂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首席专家、技术负责人、主任医师赵清华在向年轻的流调队员们叮嘱注意事项。11月2日,成都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赵清华的工作节奏也随之大幅提速,每天要接100多个电话,最忙时他晚上四五点钟才下班,早上 7 点过就又赶到单位去了。“如果密切接触者多在外面待一分钟,就可能多接触一个人,就可能多增加一个次密接触者。”据悉,2020年,赵清华荣获“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抗非典 汲经验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就新冠病毒肺炎流调而言,它需要详细询问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的旅居史、接触史、暴露史、行程轨迹等。查找可能的感染来源,控制传染源,尽早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及次密接触者,对所涉及的人员和场所及时管控,要快,一定要快,要和病毒赛跑。”赵清华向记者介绍道。作为在抗疫一线战斗了22年的老“侦察兵”,赵清华总是冲锋在前,而抗击“非典”的经历,也让赵清华积累了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
2003年“非典”期间,赵清华当时还在阆中市防疫站工作。他先从事流调工作,后抽调到阆中市和南部县交界的国道对来往车辆进行消杀。每天两班倒,身穿防护服,背上背着装满消毒液的喷雾器,“每辆车到这里都要停,车上人员下车测体温,并对车辆进行消毒,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有时,由于消毒液装得较满,溢出后浸湿了背部,现在背部都有瘢痕,但他却不以为然,而是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原卫生部颁布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等。
遇危险 冲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赵清华作为金堂县疾控中心流调小组组长,带领平均年龄30多岁的流调队伍,参与了多起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现场调查。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应有贡献。
“某镇卫生院有个老年病人,是从武汉回来的,症状像是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去年1月18日,县疾控中心接到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疫情报告,赵清华带领工作人员火速赶到。当时,卫生院院坝已拉起了警戒线,医务人员也远远地站在警戒线外。“大家对新冠肺炎比较陌生,有一定的畏惧感。”而在警戒线内,一位年近七旬的“疑似患者”嘴里叼着叶子烟不紧不慢地转悠着,老人既不愿戴口罩也不进隔离病房。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只见赵清华穿上防护衣,背上喷雾器,说了句“我来”!他首先就对隔离间里里外外进行了消杀。“消杀人员必须和采样人员、流调人员同步,要保护大家,不管是或不是,要当成真的这样做。”赵清华说。紧接着,采样人员上前对老人采取了样本,然后流调人员也对老人的行程进行了调查。后来,老人经过核酸检测等一系列的筛查,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
干中学 学中干
编写教材,亲自制作教学PPT,多年来,赵清华始终坚持做好“传、帮、带”,对县疾控中心的新进人员进行一对一耐心讲解,“我先培训如何正确使用防护服,主要是保护工作人员。”赵清华告诉记者,最近他正在培训一批学员,“给他们分享案例,讲解省市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等。”
“在干中学,学中干,特别是给乡镇培养一些公共卫生应急人员,我认为从长远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为此,赵清华心中有个初步的设想:把县疾控中心新进的人员,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组合在一起,办成25个人左右的小班进行一年的培训,每个月上一个星期课,连续上半年,再请省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来授课,剩下半年时间学员们回各自单位上班。“一旦发生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疾控中心就近通知学员来参与学习和处置,这样就可达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次成都发生疫情后,在县卫健局和县疾控中心支持下,赵清华从全县各医疗机构先后抽调了三批、20个人到县疾控中心参加流调工作,“这也相当于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后来,有两人代表县疾控中心去支援成都东部新区。”
舍小家 顾大家
舍小家,顾大家,哪里疫情,哪里就有赵清华忙碌的身影,然而对于家庭他却亏欠太多。今年48岁的赵清华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自幼家境贫寒,“我家是村子里最穷的,父亲早年就生病了。”母亲靠着贩卖鸡鸭,天不亮就骑自行车到40公里外的集市去赶集,挣点微薄的收入把兄弟三个拉扯大。如今,日渐苍老的母亲患上帕金森病已有8年,“她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我工作走不开也没时间经常回去陪他。”这时,话语戛然而止,记者停止记录抬头望去,只见这个坚强耿直的汉子忽然哽咽了……
“你报高考志愿时是如何想到要学预防医学的呢?”记者对此很好奇。“其实我当时也不懂,有一次被狗咬了去防疫站打狂犬疫苗,看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穿着制服,觉得特别庄重、好看,就萌生了报考预防专业的念头。”赵清华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他的座右铭。22年来,每当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冲锋在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卫生应急人和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