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白华宇 几天前,27岁的沈华(化名)和55岁的王强(化名)都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赎,两个在不同医院被救治的生命,也都因“急救输血”与成都市血液中心产生了联系。11月30日,沈华和王强均平稳度过手术期,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命悬一线 1.2 万毫升“救命血”及时到位
11月26日,沈华在左侧复杂肝癌切除手术中因大量出血而“命悬一线”,接到医院大量的血液需求后,成都市血液中心当起“救火队员”,从接到急诊“响铃”那刻起,迅速从血液库存里调拨完成各个品种的血液发放。这些“救命血”共计 1.2 万毫升,换句话说,1.2万毫升血液需要至少约 18 位献血者的捐献,涵盖 4个不同的血液品种,包括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冰冻血浆、血小板, 每一个品种的血液都要在沈华的身体里,发挥极其重要的救治作用。
快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同时,成都市血液中心也非常重视血液的运输安全。4个不同品种的血液需要在不同的冷链条件下保存和运输,它们被严格分装在不同的专用血液运输箱内,再送往医院,用于沈华的救治中。除了常规的血液保障外,成都市血液中心也为稀有血型血液的保障建立了可靠的供应体系。
11月28日,王强因大面积深度烧伤在医院急救,预计手术时长16个小时,医院向成都市血液中心提出总量约4000毫升的血液需求。不同于常规,王强的血型是稀有血型——RH(D)阴性B型血液,并且从11月29日起,分3天3个阶段进行预约,以支撑术前、术中、术后的救治需要。
有备无患 成都拥有稀有用血常备保障
面对如此大量的稀有血型血液需求,成都市血液中心早有应对之策,为稀有血型血液建立了“三重保障”机制:一是现有血液库存保证急诊所需,二是冰冻红细胞随时可提供后续需要,三是从稀有血型献血者库里同步招募符合条件的献血者。
成都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两位患者的血液保障只是成都市血液中心确保临床用血供应与安全的一个缩影,这种保障既体现在每一次救治生命的急诊用血保障中。
据了解,该中心有着一支从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到储存供应,覆盖血液采供全流程、紧密联系、高效协作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各司其职又有机联动,共同守护着每一袋血液的供应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