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并予以美好的期待。可若是人到中年,未见想象中的美满家庭、幸福生活,却囿于代际关系的僵局和爱情的失意,你是否设想过,该如何破解生活的难题?
近期,家庭伦理剧《小敏家》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讨论。此剧与常见的家庭题材剧集不同,它聚焦离异的中年人,以琐碎而流畅的生活细节描绘、轻喜剧式地演绎讲述了这一群体的困局。
女主角刘小敏(周迅饰)年轻时便与丈夫离婚,背负着“出轨”的误解与骂名离开家乡,由于未争得抚养权被迫留下儿子,独自来到北京打拼。辗转人到中年,她成为医院国际部的主任护士,与发小李萍(秦海璐饰)的前夫陈卓(黄磊饰)相恋已有一年,却在儿子来北京复读后,困顿于亲子关系的重建、前夫的纠缠和隐瞒新恋情的尴尬之中。
对于这些离异的中年人而言,他们既要承担生存的压力,又面对着与父母、孩子共处的代际关系平衡。与此同时,他们在与现任的恋爱关系中又不时会遭遇前任的纠葛、家人的不解和世俗的眼光,进而影响到婚姻关系的再次建立。
这也引发我们重新思考中年女性,乃至中年人这一群体的社会角色与人生选择。
中年困局穿插于家庭责任与爱情关系中
在《小敏家》这部剧中,尽管小敏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上颇有成就,但她却被家庭关系的经营和重建爱情关系的阻碍所困。在母亲和儿子到来后,她的新恋情并没有得到母亲的充分支持,而考虑到儿子即将二次高考,且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淡漠,她只好隐瞒自己的恋情。
前夫的纠缠更为她带来了生活的一地鸡毛,与母亲发生冲突,与儿子的关系重建并不顺利,小敏屡屡选择了委曲求全,先照顾家人的感受。
然而,在以小敏母亲为代表的社会认知中,“中年”“离异”彷佛是无形的枷锁,将小敏牢牢拴在家庭责任和他人的话语评判之上,“再婚”也就成为了一种羞耻之事。
相比之下,陈卓与女儿的亲子关系可以称作和谐、美好,他也没有周围环境中熟人指点的精神压力。但为了照顾女儿的情绪,他在抚育女儿长大的过程中一直单身,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而对于新恋情的公开,也难免要慎重地考虑女儿的感受。
由此可见,离异后的中年人,在追求新生活时往往会考虑到家庭责任的承担,顾全大局地克制自我情感。此外,社交关系的复杂纠葛让他们时刻处于审视和评价声中,很难做到不在意自己的“名声”。
因此,他们很难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去追求自我的实现,而是像陈卓说的,“暂时逃离,及时行乐”也挺珍贵。
鉴于中年在个体生命周期中的定位,中年人在代际关系中基本处于中间位置,需要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承接义务,在此基础上,中国“家本位”的文化传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伦理限制。这不仅是指赡养老人和抚育后代的经济责任,还包括如何协调家庭关系、构建和谐生活的隐性责任。
剧中小敏和陈卓便在家庭责任与爱情关系中左右为难,他们决定维持现在的恋爱关系,而非进展到下一步——建立婚姻关系,其中缘由却不止是家庭压力和责任的驱使。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失败的婚姻经历也让他们对于正式的婚姻关系更为慎重,而“岁数”无疑增大了选择的风险和顾虑,最终使他们陷入到中年困局之中。
中年失语从荧幕到现实的群体悲情
现实中的中年困局往往没有荧幕中呈现得那么容易被解决。《小敏家》开播后,其剧情设定也引发了观众的质疑。那些更具有代表性、更普遍的中年人是否已在荧幕中失语?
剧中基本没有出现中年人的物质贫困与金钱焦虑问题。小敏和妹妹小捷都拥有不错的工作和自己的北京房子,陈卓作为北京本地人,尽管在事业上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但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捉襟见肘的局促。
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小敏家》不过延续了《小欢喜》《小舍得》类似的中产阶级视角,而剧中呈现的中年困局也只是中产阶级的“伪中年焦虑”而已。
现实生活中,更多中年人还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中努力挣扎,更广泛、普遍的中年人形象仍然没有通过荧幕进入大众视野。
如果说年轻人的忧愁在于就业和婚恋的迷茫,那么中年不易往往体现在每月房贷、车贷的数额中,在职场失去竞争力的危机中,在父母渐渐老去的无奈中,在子女求学无路和成绩难以提高的愁闷中,也在脱发、发福和三高的潜在健康威胁中。
然而,不仅是文艺作品的形象呈现很少出现这些身影,在网络空间的公共讨论中也鲜少以中年人作为关注主体。或许是因为中年人不习惯于在公共平台进行诉苦式表达,但亦有可能是在现实生活的语境中,中年人也正在遭受着“失语”的境遇。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中年人拥有阅历和资源的积累,就应当承担更多责任,更理性地履行义务,而这种对中年人“理应付出、成熟地面对现实”的社会角色认知或许恰好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中年人的现实失语。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感知到“中年不易”的年龄困局。现实情况却是电视荧幕中的主体叙事很少聚焦于中年人,更遑论离异的中年人及其恋爱故事。观众渴望看到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小敏家》恰好在一些方面展现了平淡、琐碎的中年现实。
在这一层面上,《小敏家》对于中年群体的刻画虽并非常态,亦不充分,但也具有集体特征和现实意义。
打破“中年”藩篱重拾“爱”的能力
剧中,小敏、陈卓和各自的前任为观众展现了不同的离异中年人形象。但对于荧幕上出现的中年演员形象,观众似乎并没有十分买账。
刘小敏并不主流的中年女性形象被观众评价为“出戏”。她既不是陷入琐碎的中年主妇,也不是十分强势的精英女性,面对家庭关系与爱情关系中一个个难题和冲突的出现,她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淡然与自如感。
有观众评价,“周迅看上去那么自由,真不像有那么个好大儿,被东家长西家短的给绊住。”
可是,这种“自由感”真的与中年母亲的形象格格不入吗?
事实上,这可能是社会主流认知的再一次输出。剧中的小敏是一个懂诗歌文学、个人事业有成的女性,更重要的是,她够果断地结束了失败的婚姻。面对精神独立的个体需求和家庭观导向下的情感需求,她也在重新解读婚姻与家庭的意义。
不该忘记的是,中年人并非一定善于处理关系、解决麻烦,他们在生活的难题前也会受挫,从而不会表现得那么从善如流。
过往经历构成了小敏表面淡然、实则内部消化的性情倾向,也在向观众证明,身陷麻烦事的中年女性,亦可习得一种自如感。
《小敏家》正是通过讲述小敏面对的一地鸡毛,展现了她打破年龄限制、重新学习爱与被爱的过程,而小敏实践的“爱”并不止于和陈卓的恋爱,更蕴涵了与家人的亲情、与自我的和解。
生活本身即由日常的琐碎组成,抛下年龄的枷锁,离异中年人也应当拥有充分实践“爱与被爱”的权利。无论身处哪一年龄段,都可以重拾“爱”的能力。
正如宣传海报上所言,“婚姻无法定义我们的生活,爱可以”。(Ho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