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7版 亲周刊·家校
·创造赢的体验 提高孩子内驱力
·荷兰小升初择校 孩子们说了算
·孩子因隔离无法竞选班干部 班主任:隔空竞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7 亲周刊·家校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创造赢的体验 提高孩子内驱力



    

  你知道什么是内驱力吗?其实,内驱力是一个人能够坚定目标、克服困难、自主成长的内动力。在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孩子内驱力,是帮助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基础性工程。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形成必要、足够的内驱力,仅凭外在的约束或激励来驱动自我,往往造成自我发展的不可持续和不稳定。怎样呵护、提升和维系孩子的内驱力,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索。为此,本期特别邀约几位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研究者,从理念到操作谈谈孩子的内驱力培养。

避免孩子的局限认知
  内驱力在认知上的表现是孩子认为“我能”“我有可能”,而在缺乏内驱力的孩子身上,往往存在着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可能”“没有资格”这些认知局限。当父母或教师像直升机一样天天盘旋在孩子周围,时时、处处紧盯着孩子,孩子就容易产生“我没有内驱力”的错觉;当父母或教师一味地批评、否定孩子,孩子就容易产生“我再怎么自觉都没有可能”的无奈,造成孩子自身内驱力难以激发的遗憾。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父母或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避免给孩子造成局限性认知,要注意陪伴和批评的方式,不给孩子传递焦虑,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防止无形中扼杀和妨碍孩子内驱力的提升。要树立“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不仅今天走得快,更要明天走得远,而且每天过得好”等教育理念,注意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其次,父母或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干预学生已有的局限性认知,不遗余力地影响孩子打破妨碍自身成长的认知,让孩子看见未来希望、看见自我能力,看见发展可能,孩子的内驱系统才会重新唤醒。

创造孩子的积极体验
  内驱力在机制上的表现是孩子有获得感、自主感、价值感,孩子的内驱行为带来了积极的“奖赏体验”,这进一步强化了孩子对自身内驱力的确认与肯定,并为下一阶段的投入提供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父母或教师要注重为孩子创造这种积极的体验。
  创造掌控的体验。父母或教师要赋予孩子的选择权,创造机会让孩子自主选择,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除了会带来较大风险的人身、财产危险,父母或教师要赋予孩子决策的权利,参与制定规则,学会让孩子做主。比如玩多少时间游戏,什么时候写作业……当孩子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就会有自控感、参与感。需要强调的是,父母或教师在给予孩子选择权的同时,要温柔而有边界,敢于让孩子负起选择的责任,言出必行,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必须要承担相应的代价提前共同约定好的。当孩子觉得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承认和执行,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己的掌控感和胜任力,这是内驱力形成的核心要素。
  创造赢的体验。父母或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能够实现进步和超越,有赢的体验。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就在于很多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体验到的往往是“输”“失败”“自卑”等负向体验,这对内驱力的形成是极大的伤害。反之,如果内驱力带来的是父母的肯定,同学的点赞,教师的鼓励,那么孩子的内驱力将会不断强化和提升。为孩子创造赢的体验,需要父母或教师采用赏识教育、积极语言,多用纵向比较,少用横向比较,多看见亮点,少挑些毛病,无限相信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做事,多做成事,帮助孩子悦纳自我、认同自我,看见自己的点滴进步。

赋能孩子的自我价值
  内驱力在发展上的表现是“由外促内,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的阶段递进特点,在把孩子的内驱力激发和培养起来后,父母或教师的外驱助力系统要隐而不退,持续赋能孩子的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强等,培根固本,夯实孩子的内驱力。
  在肯定中培养孩子自信。自信是内驱力的前提和结果,自信的人在困难面前常常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他们总能在过程中体验充实,在成果中得到满足。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而能力是需要被看见和确认的,父母或教师要善于抓住事实和细节,肯定孩子的已有能力,持续地培养孩子的自信。
  在欣赏中培养孩子自爱。自爱是内驱力的保障和释放,自爱的孩子懂得珍惜生命、珍爱自己,保护自己。即使遭遇不幸或打击,自爱的孩子依然会接受自己、爱自己,及时地从挫折或伤痛中“走出来”,愿意自我成长,创造新的可能。父母或教师要认可孩子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帮助孩子建立自爱。
  在高要求中培养孩子自强。自强是内驱力的坚持和进步。自强的孩子敢于克服自己的弱点惰性,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敢于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父母或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对自己提出高要求,“不放水”“不躺平”,立大志、担大任,让孩子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内驱型成长的强者。 (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