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渡江两大战役的老兵。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了1948年他在淮海战役中的入党志愿书、解放军臂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纪念章、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毛巾……入党志愿书纸质已泛黄变脆,只比巴掌大,表格是手绘的。支部介绍人意见栏内“战斗勇敢”四个字清晰可见,还有部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同意入党,候补期三个月”的签字和红印章,背面有入党介绍人3个月后向上级党组织出具的“我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大家同意该同志转为正式党员”的证明。
父亲1946年参军,他的复员证上显示参加战斗70余次,负过伤立过功,当过班长,代理过排长,1953年复员回乡务农。
父亲在世时,对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家祖辈不识字,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下江山,劳动人民才能当家做主人,你们兄弟姐妹才能读书,有的还成为国家干部。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党的恩情,不要忘记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永葆劳动人民本色。当上国家干部的要永远眼不贪、嘴不馋、手不伸,当老百姓的也要守本分,堂堂正正做人。”父亲去世后,我们子女的挽联是:“投身军旅战淮海渡长江九死一生不居功,复员回乡当农民务桑麻永葆本色传家风。”
父亲的入党志愿书为什么那么小又在他本人身上?我们后来找到他健在的老战友得知,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找一张纸十分困难;战争中保管资料的党员干部随时有可能牺牲或资料遗失,自身携带,随时可以向组织证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过组织生活;最主要是火线入党,志愿书还没来得及交给连队,就又投入了战斗……我们党从诞生到建立新中国,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
重回战斗过的地方,是父亲的遗愿。2015年,我专程到徐州参观瞻仰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纪念塔,目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浮雕,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老百姓车轮滚滚支援前线,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又听到了攻打碾庄圩的炮声、聚歼敌人于双堆集的呐喊……再一次震撼我的心灵。
近日,我又取出父亲的入党志愿书展示给亲友和儿孙们,讲述2015年到徐州参观的所见所闻,唤起了更多红色记忆。尘封了73年的入党志愿书仿佛在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那一场场惨烈无比的战争,再次让更多的人看到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血与火的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不易。父亲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 (彭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