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2版 医周刊·医者
·万家团圆远比一家团圆更幸福 党员夫妻 携手抗疫
·成医附院托管帮扶显成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2 医周刊·医者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万家团圆远比一家团圆更幸福 党员夫妻 携手抗疫


任洋良和妻子唐胡开始了家门口的抗疫工作

    

  卓晓建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健摸排调查、协助核酸检测、为居民看病、上门测体温、建立每单元微信业主群……最近这段时间,任洋良和妻子唐胡虽然足不出“门”,但生活却突然间变得更加忙碌起来。他俩都是华西金堂医院的医生,任洋良在骨科工作,妻子是消化科副主任。2月20日,夫妻俩所居住的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区,由于小区突然管控,他们无法回单位上班。但是,拥有近20年党龄的夫妻俩却一刻也没闲着,而是迅速行动起来,和小区内卫健系统的其他职工一起,开始了家门口的抗疫工作。

小区封(管)控 夫妻迅速“上岗”
  “得知小区封(管)控后,我马上就给医院打电话提出请求,反正我和老公都在家里又没有啥事,我们都是医生,可以协助从事核酸采样或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唐胡告诉记者,第二天,县卫健局机关党委告知他们,小区成立了临时党委,考虑到夫妻俩都是党员,请他们协助临时党委开展工作。
  “我想到丈夫去了临时党委担任委员,我也应该听从组织安排做点其他的工作,如担任志愿者等。”于是,唐胡投入到协助核酸检测及每天上下午常规体温监测工作中,同时,开展楼栋的调查工作并宣教体温检查方法和居民防护措施。“第一天的志愿工作因没有经验还有点手足无措,熟悉后就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唐胡说道。为了核查核酸检查人数,不漏掉一户一人,避免对以后的解封带来不便,他俩经常东奔西跑,电话不断,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都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摸底排查 帮助困难群众
  “摸排的难度也很大,第一天晚上我们摸排忙到晚上11点,电话都打了几十个,朋友都开玩笑地说我再打电话都会被以为是诈骗电话了。”任洋良笑道。夫妻俩负责200余户的上门摸底排查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多,责任重大,必须了解每户的家庭情况,还要建立台账,针对有困难的群众(如老幼病残)进行特殊处理。
  “我年龄大了,反正身体长期不好,行动不便,就不要管我吧,去服务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瘫痪独居的高龄老人王大爷,下楼不方便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疫情的管控要求对他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说起自己的难处,王大爷哽咽了。正当老人万分焦虑之时,任洋良摸排到这个情况后告知大爷,“我们已经安排好了,由志愿者来为您服务,请放心吧。”于是,志愿者对老人进行了一系列特别帮助:一天两次上门测体温;送上免洗手消毒液和酒精;针对老人的需要送生活物资上门。看着任洋良忙来忙去,老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夫妻搭档 发挥专业优势
  小区封控管理期间,无论是在临时医疗救护点,还是在志愿者防控点,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够看到夫妻俩的身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内外科搭档,为小区的居民排忧解难。
  “老师,麻烦问一下,娃娃可能是手脱臼了,又不能出小区到医院就诊,咋办啊?”这天,任洋良正在临时党委办公室值班,遇到一个家长,穿着睡衣就急匆匆地抱着四岁左右的娃娃来寻求帮助。孩子的妈妈非常着急,“我拉了他一下,他手就好像脱臼了,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你不要着急,把娃娃的病情具体给我说一下,我是骨科医生。”任泽良说道。一番问诊之后,任洋良熟练地采用专业手法对孩子的手臂进行了复位,很快,娃娃就不再哭闹了。宝妈的眼神中满含感激,“真没想到,你们志愿者里面还有这么能干的医生啊?”“其实优秀的医生有很多,我只是其中一位,都能够专业地帮你解决问题。”任洋良谦虚地说道。
  对居民来说,手外伤的包扎处理、踝关节扭伤等急症,既不能出小区,又需要及时解决,“许多居民十分着急,当我们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时,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是多么感激。”夫妻俩欣慰地告诉记者。

全心抗疫 无暇顾及家庭
  “非常忙碌,某种程度上比上班还忙,只有晚上回家后我们夫妻才能见上一面做些沟通,主要也是商量白天了解到的居民的困难,看能否有更好的解决途径。”任洋良说。
  “我俩都是共产党员,面对疫情冲锋在前是义不容辞的事,都是应该做的。”唐胡平静的话语中透着坚定。据了解,虽然就在家门口抗疫,但夫妻俩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家庭。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8岁,需要在家里上网课辅导,另一个不到2岁,只能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常言道,守一道门,保一城人,我觉得守好澜岸小区这个大家,就是守好了我们自己的小家。”朴实的话语,坚定的眼神,为了抗击疫情,这对党员夫妻将亲情及家事深埋心底,默默地用行动将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因为他们深知,万家团圆远比一家团圆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