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锋锋和家人在一起
从大学生到移民管理警察,从一人守边到全家赴疆戍边,董锋锋一家两代五口人用奉献与担当给出了这个家庭爱国爱家的最美答案。
这个春节,来到边疆8年的新疆博州边境管理支队伯力克特边境派出所民警董锋锋尝到了团圆滋味。尽管一家人连顿团圆饭也没吃上,但是他心里这个“圆”的最后一笔已全了,团圆饭什么时候吃都行。
投笔从戎的“90后”
董锋锋觉得一家人有今天的生活源于他从小的志向,那就是当兵。
董锋锋的家乡在甘肃省镇原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年四季干旱少雨,交通闭塞,全家5口人的生活就靠几亩地。出生于1993年的他作为家中长子,除了学习还要承担家里繁重的农活,从小就知道替他人着想,为父母分忧。2013年,他考上了兰州工业学院。2014年秋季,校园里张贴的征兵宣传海报吸引了董锋锋,心中那个理想在进入大学后又被重新点燃。
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是一家人对他的期望,而当兵是他从小的梦想。看着海报,他很纠结,那段时间,他上课时常走神。他理了理思路,自己最纠结的是什么?是对家的担忧。上大学以来,他仍然操心着家里的事,缺了他这个主要劳力,地里的收入更少了,父母还要负担他的学费。而当兵,既能实现理想,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思考了几天,他没和家人说,就填了《在校大学生入伍报名登记表》。经过层层筛选后,他来到新疆博州,成为一名戍守边疆的边防战士。博尔塔拉,董锋锋以前从未听说过,来到这里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家乡 2700 公里。他和战友驻扎在大山里,守护着漫长的边境线。山里一年四季所见最多的是红的、黑的、白的怪石,夏季有野花点缀,冬季只有茫茫白雪。董锋锋却在这里找到了心里的安定。“橄榄绿”、鲜艳的五星红旗点缀其间,在他眼里就是最美的风景,是他的自豪。一年一年,董锋锋坚守在边境线上。
2018 年,边防部队改革转隶,董锋锋面临着复员回家和随部队转改两个选择。“再怎么改革,边境总得有人守,如果我不留,你不留,谁来守边?”董锋锋选择了留下,他和战友们脱下了“橄榄绿”穿上了“移民蓝”。面对身份和岗位的巨大转变,他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为缺少积累,没有经验,刚走上警察岗位,他对工作无从下手,有劲不知道往哪使的感觉很不好受。
工作不会干?就虚心请教。业务不熟悉?就充电学习。凭着当兵磨炼出的坚强毅力和铁脚板,他认真走访一个个团场的职工群众,用自己的热情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靠着这种“勤能补拙”,他逐渐摸到了工作方法和门道,从群众眼里的“毛头小子”变成了职工群众交口称赞的“小董警官”。
扎根团场的姐姐
2019年春,董锋锋的父亲董泽明突发肠炎被紧急送往县城医院,双胞胎姐姐董艳艳从西安赶回家。看着虚弱的父亲,姐姐要给董锋锋打电话,病床上的董泽明却拦住她:“锋锋离得那么远,边境上也离不开他,就不要让他操心了,我们要全力支持他。”后来,知道了父亲的病情,董锋锋伤心又着急,大家小家都是家,他的心被分成两半。正在这时,董锋锋得知兵团团场要招收职工。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一家人都来新疆,全家共同戍边。”
董锋锋将想法告诉了单位领导,得到了大力支持。此后,他开始做起家人的思想工作,隔三差五给家里打电话讲政策、描绘前景、展望未来。但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父母。故土难离,一把年纪离开家乡去遥远的边疆他们从未想过。但是不去新疆,儿子的心就要牵挂着家里,能安心工作吗?董泽明夫妇俩决定派女儿去新疆看看。
2019年深秋,董艳艳带着全家人的嘱托来到新疆,她看到团场环境优美、整洁,比家乡的城镇还好。一到派出所,她受到了热情接待,全所人把她当家人看待。参观了弟弟工作生活的地方,不是父母想的那样,董艳艳放心了,董锋锋却给她说起安家落户的事。
董艳艳毕业于山东财经学院,在西安一家公司当会计。辞掉大城市的工作,跑到边境的团场种地?看到姐姐下不了决心,董锋锋搬出了派出所领导和同事来劝说,跟父母在电话里沟通后,董艳艳就在团场领了申请职工的报名表。当年,在支队和派出所的协调下,辞了西安工作的董艳艳就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九连当上了职工,分到了地。2020年,一家人给她凑了钱在八十四团团部买了楼房,正式在这里扎下了根。
上了边境线的父亲
董泽明实在没想到当了半辈子农民,今生会有机会守护国家。在女儿落户八十四团两年后,他带着妻子和小儿子来到八十四团。董泽明到团场后成为一名护边员。来到团场没几天他就上山了。1月31日是农历除夕,连队“两委”想着他刚来,怎么也得和子女团聚一下,便找人替换他,让他下山待两天。可董泽明不同意,他说自己要遵守纪律,坚守岗位。
除夕这天,董锋锋上山与父亲一起在边境线上巡逻。董泽明说:“儿子是好样的,当爹妈的也不能认输,护边员这个工作我们一定要干好。守好边,就是守好我们的家!”在父亲和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弟弟董志升在2021年7月大学毕业后,也和哥哥一样报名参军。在董锋锋的心里这就是团圆,一家人在第五师双河市这片美丽的热土上圆了“团圆梦”。(王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