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阳市中医医院 严权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食管黏膜反复性损伤,轻症患者症状仅表现为轻微消化道不适,重症者可能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旁裂孔疝、食管瘢痕性狭窄或梗阻,甚至由于返流内容物误入消化道造成的消化系统感染,在治疗上,临床多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同时中医治疗方案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式。
西医
1.内科治疗: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内科治疗核心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或减轻胃内容物返流的发生造成对食管组织黏膜的刺激与损害,一般建议非重症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控制疾病进展。
临床中应用较多的胃酸抑制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制酸剂以及组胺H2受体阻滞剂三种类型。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机制在于抑制胃壁组织细胞内质子泵H+的分泌以达到阻断胃酸分泌过程与通道的目的,其优点在于起效快、见效时间长,且夜间抑酸效果同样较高,临床中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有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以及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制酸剂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理机制是通过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对食管黏膜组织的侵蚀,临床常用制酸剂药物包括氧化酶、氢氧化铝凝胶以及藻朊酸泡沫剂等。
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H2受体达到降低胃酸分泌量的目的,临床常用药物有法莫替丁、甲氰咪胍以及呋硫硝胺等。
临床应用较多的促胃、食管内容物排空药物有西沙必利、多巴胺拮抗剂以及拟胆碱能药。西沙必利主要通过促进释放的乙酰胆碱使胃、食管增加蠕动频率以及提高排空内容物效率的目的,不良反应较少;多巴胺拮抗剂治疗机制是通过增强胃、食管的蠕动以及增加LES张力以达到协调幽门收缩促排空的目的,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拟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常见有乌拉胆碱,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
2.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并发重症患者,如食管旁裂孔疝、食管瘢痕性狭窄或梗阻、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无法使用内科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缓解目的的患者,常见手术方式是疝裂孔修补术、食管梗阻狭窄纠正术。
中医
中医辨证论治分型中,返流性食管炎可分为5种症型:
1.脾虚气滞证。见证包括反酸、胃胀、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可使用健脾消胀方加减对症进行健脾消胀以及和胃降逆治疗。
2.肝胃郁热证。见证胃胀胃痛、泛酸、嗳气酸臭、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可以使用左金丸加减用以和胃降逆、清肝泻火治疗。
3.气虚血瘀证。见证反酸、胸骨后疼痛严重、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倦怠乏力、舌质暗、见瘀点瘀斑、脉弦涩,可以使用启膈散加减进行化瘀散结、益气养阴治疗。
4.肝胃不和证。见证胃胀、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大便不畅、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
5.脾胃虚寒证。见证呕吐酸水、胃胀隐痛、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可以使用理中汤加减进行疏肝理气、健脾温中治疗。
由上可见,除具有严重合并症的重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外,一般建议患者接受药物控制治疗,而在治疗方案上,一般应选择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中药方剂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增加整体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减轻患者西药服用的不良反应,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建议患者联合进行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如针刺疗法,体针以及耳针,或手法推拿、耳穴压豆、艾灸、中药熏蒸等方式,联合实施可以进一步放大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