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护理工作中,李怡常常和患者握手、聊天,让患者感受医护温暖,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2020年,李怡(左)作为四川省骨科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在武汉隔离酒店召开党小组会议。
人物名片
李怡,四川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国家(四川)中医应急医疗队队员。
人物故事
她,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在生命最前沿坚强守护,在命悬一线间殊死搏斗;她,是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的一名队员,驰援武汉,无所畏惧;她,是PPT制作小将、视频编辑小能手,艰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经过她的巧手变得轻松温情。她是李怡,视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的无私奉献为本职,她说:“趁年轻,就不要怕苦,不要怕累。”
2012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结束5年护理学本科专业学习,经层层选拔,李怡进入四川省骨科医院工作。“这个职业一面是因挽救生命而被社会赋予神圣的光环;一面是因基础护理,端屎倒尿,喂水擦脸而被护理人戏称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杂事缠身。”轮转科室时,她总会选择医 院 最 苦 最 累 的 科 室 ,“ 内 科 、ICU……是真正能够检验医务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宝地。”
2019 年,李怡加入了国家(四川)中医应急医疗队,成为一名应急队员,和同事们组成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需要驰援,她克服对未知的恐惧,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驻守重症病区。支援的日子紧张又忙碌,小到端茶倒水、翻身拖地,大到各种抢救,她事无巨细,还抽空教病区里的患者打太极,运用中医知识帮助他们强身健体。
患者王阿姨是李怡的“中医教学”忠实粉丝,援鄂队员们返川前恰巧是王阿姨的生日,李怡和队员们一道给她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痊愈后,王阿姨没有忘记这群热心的四川姑娘,每逢假日,总会挨个联系她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2021年9月,泸县发生6.0级地震,作为应急医疗队员,地震当天,李怡便随队赶赴震中地区泸县中医院,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开展医疗保障任务。检伤分类、心理干预、安置点巡诊,李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护理人的责任心与担当。脚受伤的高三小妹妹,担心年迈母亲安危的老爷爷……李怡清晰记得每一个需要心理评估的患者的境况,跟他们聊天,教他们八段锦,帮他们排忧解虑。
乐观向上的李怡也不忘从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各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她会参与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书写护理个案,熬夜自学自编自导的微电影《脚步》在2015年的“传承光荣守护生命”四川省卫生计生微电影大赛中获奖。援鄂的日子里,兼任医疗分队宣传员的她在工作之余,还热心推送队内先进事迹,热爱视频制作的她塑造的“熊猫天团”形象受到了整个医疗队的喜爱。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健 邓童童
感言
党代表,让自己多了一重身份和一重责任。十年党龄,立足本职工作,救死扶伤,一直都是我的初心。我希望能继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关爱更多的患者,提升他们的就医幸福感,让他们体会到就医的安全和关怀。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医务工作者聚集到一起,坚守这份初心,就一定能让患者沐浴到白衣天使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