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5版 亲周刊
·“早熟社会”隐忧如何解?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5 亲周刊 2022年07月14日 星期四

“早熟社会”隐忧如何解?



    

  “六一”儿童节本该是孩子们掰着手指盼望的时候,可不少“早熟”孩子开始抗拒这个节日……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言行也越来越像“小大人”,本应快乐单纯成长,却过早地褪去了天真和单纯。家长和社会常常忽视这一点,生理和心理的过早成熟,正成为下一代发展的隐忧。

孩子正经历三种“早熟”
  “早熟”话题近年来时常见诸报端:6岁乳房异常发育,9岁来月经,12岁骨骺线闭合……一个个案例背后,都指向一个原因:性早熟。中国青少年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介绍,女孩在8岁前有乳房增大隆起,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阴茎增长等第二性征发育,即可认定为性早熟。在我国,性早熟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数据,我国儿童的性早熟发病率约为0.43%,全国约53万名患儿。孙宏艳说,与90年代比,现在性早熟年龄普遍提早了1岁。
  “性早熟可以尽早发现、治疗,但心理早熟时常被忽视,甚至被一些家长认为是情商高、聪明的表现。”孙宏艳表示,小孩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这和心理早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难发现,一些短视频和社会新闻中,幼儿开始说“大人话”,小学生称自己“有老婆”,初中生“开房”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从小就有了功利心、官僚做派,说话和行为都很“社会”。
  在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看来,除了生理和心理方面,早熟还包括“智能早熟”。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这是社会发展和育儿进步的体现,但智力过早开发是把双刃剑。“三种早熟”相互作用,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更强,呈现出更显著的社会适应性早熟。
  杨健认为,当下儿童青少年早熟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可以适当提前,但过于提前就要警惕后果。当下部分孩子出现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说话语气与大人相似,甚至聊天时圆滑、深思熟虑、打官腔。杨健对此感到心痛:“很多孩子年龄还很小,眼里已经没有儿童的光芒了。”
  早熟对身心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杨健表示,性早熟会使骨骺线提前闭合,导致成年后身高偏低,即“高小孩,矮大人”;性早熟孩子易因身体变化,产生自卑、自闭、恐惧不安等心理;还可能因为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差,抽烟、酗酒、早恋、过早性行为、早孕及受到性侵害的风险明显增加;有的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会拉帮结伙、校园霸凌,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有的则容易和家庭成员发生冲突、离家出走,甚至出现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多种原因“催熟”孩子
  杨健表示,文化传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在“催熟”孩子们幼小的身心。肥胖超重。这是导致孩子性早熟的高危因素。调查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超重肥胖率超过10%。孙宏艳说,孩子们喜欢的炸鸡、薯条、甜饮料都在“催肥”他们,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使孩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肥胖,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诱发性早熟。
  第一、激素环境。杨健说,一些有毒有害的环境物质会诱发早熟。比如,有些不合格玩具中增塑剂超标几十倍,某些化妆品含有过量的性激素类物质。这些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孩子体内激素异常,出现性早熟。
  第二、缺乏伙伴。杨健表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居住于闭合式住宅,缺少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孩子的学习主要通过模仿,身边没有小伙伴,就只能跟大人互动。长期处于成人世界,使得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灌输了各种成人的思想观念,难免成为一个个“小大人”。
  第三、媒介环境。提及孩子早熟,两位专家都重点提到了当下网络 环 境 对 青 少 年 的 深 度 影 响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超过1/3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了82.9%。孙宏艳说,网络的发达让成人和儿童在媒介接触上没有界限,孩子沉溺于网络世界,几乎能够接触到成人所有的价值观、潜规则、行为方式。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所说,现代媒介正在让童年逐渐消逝。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杨健强调,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早熟问题会更加“提前”,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用科学对策予以延缓。两位专家表示,让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协同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参与。
  净化网络环境,严管儿童食品。各类网络平台应针对儿童青少年设置有效管控模式,控制触网时间和内容,制作和提供适宜未成年人的文艺作品。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也应得到全社会关注,建议严管严惩激素、塑化剂超标的不合格产品生产厂家。
  学校要成为正确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孙宏艳认为,学校在选班干部、素质评价等方面能否作出客观评价,对攀比之风、校园霸凌的处置态度,都与孩子的心理早熟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老师要做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上好思想品德课,遇到一些社会价值观问题,不妨让学生积极讨论,厘清思想困惑,在社会现实中学习和领悟。
  家长要多陪伴、关心孩子。孙宏艳强调,今年颁布实施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提到一个新高度。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搞超前教育和智力开发,也不要过分遏制其天性。父母应多陪伴孩子,减少他们接触网络媒体的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可以参加各种亲子活动,组织周末游玩,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引导孩子跟同龄人玩耍,锻炼跟同龄人社交的能力。家长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要求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并引导其改正错误,不要体罚或者惩戒,以免造成心理阴影。家长更不要把各种负面情绪倾诉或宣泄给孩子,孩子不是“树洞”,父母的不良情绪会深深地影响他们。
  父母还应留心早熟迹象,可以通过给孩子洗澡,观察性发育是否有异常。若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了性发育特征,应当尽早就医干预。此外,父母还应向孩子讲解生理知识,帮助孩子消除心理顾虑,减轻思想负担,教会他们注意生理卫生,懂得隐私部位的自我保护。
  家长应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减少高油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足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但不宜盲目补保健品。同时,留心孩子的餐具、塑料玩具及家装材料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高阳)

拓 展 阅 读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学龄儿童 (6 岁到不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营养的五项核心原则,包括:
  1.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
  2.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3.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多户外活动,少视频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5.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