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调度好人员,大规模核酸采样立刻启动……”7月15日晚,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抗疫应急团连长梁超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随着本轮成都市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例确诊病例被通报,天府新区人民医院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420名医护人员编入天府新区“核酸检测应急团”并24小时待命。梁超深知,又有一场“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核酸检测应急团成为辖区居民的“定心丸”
“成立‘抗疫应急团’就是为了快速响应天府新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行动,如某个区域需要进行核酸采样,应急团会根据点位派出相应的人员完成行动。”梁超说,天府新区“抗疫应急团”是由天府新区人民医院、13家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在疫情初期就已成立,并在今年3月优化升级各个机构,使得整个体系更加完善。
梁超所管理的连队负责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和新兴街道大部分采样点的采样工作。“在这次疫情来袭后,我们接到任务便迅速开展核酸采样。”梁超说。
7月17日,天府新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大范围核酸采样任务逐步加重,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核酸采样应急队伍也陆续出征。截至7月17晚12点,单日已派出300余人次分别在新区71个点位不分昼夜承担核酸采样工作,共完成核酸采样 14.5 万余人次,“核酸检测应急团”更好地诠释了何谓“兵贵神速”。
“从2020年开始,我们已有两年多外出采样的工作经历,也面临过多次突发情况,大家都很熟练并且都有经验,然而在此之前,从未遇到7月正值酷暑出现疫情的情况。”梁超接着说,持续的高温天气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但让他感慨的是,即使这样,队员们依旧没有一句怨言。
流调溯源队战疫路上不孤单
“穿上防护服感觉就像在蒸笼里。特别是在爬楼的时候,就会感觉心跳加速,一看太阳就会眩晕。更准确地说,从换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出汗。”胡宏发形容穿上防护服的感觉,让记者感同身受。作为天府新区流调溯源队伍一员,胡宏发积极投身到万安健康公寓隔离区一线核酸采集的工作中。“隔离区的核酸采集工作风险更高,要求医护人员本身的防护更严谨,采集工作流程更繁琐,在既有暴晒又有暴雨的条件下,核酸采集任务更加艰巨。”胡宏发说。
由于天气炎热,胡宏发和队员们每每脱下防护服后,都会看到双手已经被汗水浸泡到发白。“我们男性工作者出汗量更大一点,每次都是全身被汗水浸透。”胡宏发笑着告诉记者。
因为身处隔离区,除了入户采集以外,胡宏发与队员们很少接触其他人员。但每当他在休息之余打开朋友圈时,总能看到溢出手机屏幕的“爱”。
在麓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同事们收到了社区送来的奶茶和一叠沉甸甸的手写信;在社区进行核酸采集的同事旁边,一个小女孩拿着扇子在后面默默地扇风”……实际上,胡宏发和同事们也并不孤单。隔离小区的志愿者会主动提前联系需要做核酸的住户,并为他们指路引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也会非常及时地配送一线防疫人员的生活物资,为他们科学指导安排每一步工作。“大家对防疫工作十分理解和配合,入户采集过程中收到了隔离人员的感谢以及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胡宏发说。
同样作为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抗疫大军的一员,钟欧负责辖区的核酸采样工作。这段时间她早出晚归,和5岁的女儿妞妞相处甚少。妞妞每天都渴望着能多见妈妈几面,终于她的念念不忘有了回想。
7月19日晚,在钟欧连续第2次参加核酸采样时,她看到分配任务中的一个采集点刚好是自己家小区。“我当时还在想不会这么巧吧,没想到就看到了我女儿。”钟欧说,妞妞乖乖地排在集中采样队伍最后,等队伍都采集完了,才看到我。第一次看到“全副武装”的妈妈,妞妞很是新奇和兴奋,还没等妈妈准备好,她就勇敢地张开嘴,用手机给妈妈拍了张照片,并向周围的人自豪地说道:“这可是我的妈妈哦!”看着懂事的女儿,钟欧的眼睛湿润了,“抗疫路上,我们从不孤单。”钟欧说。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李尚凝
实习生 胡江宇 范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