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6版 优育
·帮助娃长个儿 家长应该如何做
·姿势不对 当心成驼背
·宝宝小嘴臭 或是疾病信号
·娃儿高热抽搐别往嘴里塞东西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6 优育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帮助娃长个儿 家长应该如何做
    

  让孩子拥有理想身高,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身高的增长在骨骺闭合后就停止。了解正常儿童生长规律及导致矮小的常见原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帮助孩子“长个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及时发现儿童矮小
  首先,可以通过标准数据法来对照。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家长可通过比对我国 0 至 18 岁儿童身高标准表,判断孩子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果孩子属于矮小或者偏矮,需及时去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检查,并有针对性地早期干预治疗。
  其次,要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身高生长速度不同。一般来说,1岁每年平均生长20至25厘米,2岁平均生长10至12厘米,3到4岁每年生长7至8厘米,4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5至7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6至8厘米。如果孩子的生长速度低于上面的标准,属于生长缓慢,也需要及时到专业门诊评估,查找原因并及时干预。
  民间一直有“二十三,蹿一蹿”的说法,有些孩子身高不理想,家长还抱着“二十三,蹿一蹿”的观念,等待孩子“晚长”。
  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进入身高增长加速的时间。女孩“长个儿”多在青春早期,年增长可达8厘米左右;男孩多在青春中期,年增长10厘米左右。到青春期后期,孩子经历身高突增后,生长发育减缓,年生长速度低于3.5厘米时,身高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就很有限了。整个青春期,女孩平均增长20至25厘米,男孩25至30厘米。如果孩子已有青春期表现,但生长速度低于这些标准,也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干预。

发现儿童矮小 家长该怎么办
  第一是早诊断。发现孩子身高异常,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诊断。
  导致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族性矮小、出生身长不足或体重低、全身性疾病(包括营养不良、心肺疾病、慢性肝肾及胃肠道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上腺疾病、性早熟)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骨龄测定、内分泌功能检查、全身性疾病筛查、影像学 (B超、CT、MRI)检查、遗传学分析等检测,明确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
  明确诊断后,早治疗非常重要。针对性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指导合理的营养、运动、睡眠等。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等情况,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一般来说年龄越小,骨生长潜力越大,治疗效果越好,同时,年龄越小体重越轻,所用药物的剂量越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保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偏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合理运动,跑步、跳绳、篮球、单杠、引体、游泳等运动有益于儿童生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睡眠时长,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保持良好情绪,减轻压力,避免焦虑紧张。(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