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6版 特别报道
·在大凉山 找回初心
·逆风而行 向阳而生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6 特别报道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在大凉山 找回初心



    

苏志
   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在凉山州这三 年 ,我 好像感悟出了什么是人生,如果我再遇到当初问我的孩子,我想告诉他们,学医时候的初心,身在岗位上的使命,这两样东西,我在大凉山都重新找到了。
  说到我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医生,其实背后有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小时候,爷爷奶奶非常疼我,可他们都相继因为高血压和脑溢血去世了。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懂点医,或者学医,他们可能就不会走得那么早了。
  幸运的是我实现了这个梦想,穿上了白大褂,也因为扎根基层的缘故,长期和身边的慢性病老人接触。现在国家的公卫服务普及面很广,我让很多人成为了家庭医生签约用户,在基层医院,他们的慢性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也因此最大程度避免了脑卒中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在这背后或许真的让很多家庭避免了我儿时的不幸,我感到欣慰。
  2018年,在全省下大力气搞脱贫攻坚的时候,我主动成为了其中一份子,成为了医疗援助凉山州队伍的一员。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啥要去?你也不是非去不可,也不是非你不可。我说,其实我想经历一点人生不一样的风景。如果我不去凉山这三年,恐怕我就是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人这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看不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刚到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那里的时候,我发现医疗水平的不足只是其中一部分困难,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还是山高路陡,我们平原人根本没见过的阵仗。交通的不便和自然环境的恶劣制约了当地发展,很多人生了病,哪怕来卫生院都要花很长时间,更不用说去县城或者西昌治病了。这里的卫生院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三样医疗器械,为了教当地医生做伤口缝合,我们只有拿白菜、洋葱让他们穿针引线。为了和当地病人交流,我让当地医生给我当翻译,慢慢去听懂他们讲的彝语。
  在我去木府乡卫生院之前,村民们很少会来卫生院看病,卫生院的药品很多都放得要过期了。我们去了以后,卫生院的病床从最初的两张添加到了6张,在卫生院住院的村民,最初一年30人不到,2018年171人次、2019年210人次、2020年增长到320多人次。
  虽然在木府乡的很多地方都很困难,需要适应,但当地人的淳朴和热情更让我感动,这里也有彝族阿妈送给我的青梨,有背水路上孩子追上来问“人生”是什么……
  凉山的这三年还错过了我女儿很多重要时刻。有一次我去学校给女儿交学费,那会她读三年级,他们老师问我你是哪个的家长呢?三年了都没见过你呢?女儿的同学说她是没有爸爸的孩子,我女儿回答说,我有爸爸,我的爸爸在凉山,在帮助别人……
  三年以来当地最大的改变是村民们吃不愁、穿不愁、住房不愁,医疗条件、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说我们刚去的时候路是不通的,水是靠自己去井里面背回来的,在我走之前,村里通了自来水,基本上家家户户通了路。
  在凉山州这三年,我好像感悟出了什么是人生,如果我再遇到当初问我的孩子,我想告诉他们,学医时候的初心,身在岗位上的使命,这两样东西,我在大凉山都重新找到了。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白华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