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地震救援的男护士张爱民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秋吉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有这样一支男护士工作小组,他们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也有的去过地震现场救治。他们总是积极踊跃地奔赴前线,留下一个个认真工作的身影。
“相较于女护士,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体力和精力吧。”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王宇说道,尽管还有很多人对男护士这一群体很陌生甚至带有偏见,但自己仍然热爱着这一份职业。
而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爱民眼中,护士是一个救死扶伤的职业,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每当看到护理的患者痊愈出院时,心底总是会涌上一股暖流。”
从20+到50+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护士工作小组成立于2019年10月30日,工作小组隶属医院护理部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目前我们有52位成员,较成立初期增长了近30名男护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董文栋告诉记者,作为医院男护士工作小组的组长,见证小组成员人数逐年增加,心里也更加喜悦。“说明有更多的男性认可这个职业,并愿意加入到其中,是很好的一个现象。”
泸定地震徒步三小时奔赴现场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立即响应,迅速研判灾情,并集结队员、调度应急物资、派出救护车,紧急赶赴震区石棉县开展救援工作。
张爱民也第一时间报了名。“大概是5号晚上10点过到达的石棉县中医医院。”张爱民回忆道。7日凌晨,张爱民接到了前往草科乡支援的任务,并于7日上午到达石棉县人民医院等待出发。
在等待的间隙,张爱民听到医院里传来呼救的声音。“是一个88岁的老大爷,当时的情况是心脏骤停了,很危险。”张爱民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对于心肺复苏方面比较擅长,于是便主动上去对老人实施救治。“大概按压了几分钟,老人恢复了心跳,在经过后续一系列处理后,老人状况逐渐稳定,我才离开现场。”
由于地震导致道路封闭,张爱民随后乘坐直升机到达了草科乡。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于8日上午8点,同武警官兵们一起前往金窝安置点救助。
“当时的路况不是很好,只能徒步前行。”张爱民说道,十几公里的山路,大概走了三个多小时,几乎都是小跑前进的。
随后,张爱民和武警官兵们对和平村2组的17户人家进行了排查,并对25名受灾群众实施医疗救治。“村里没有电,也没有信号,但老百姓都很乐观,大家搭起了共享厨房,一起做饭,互相帮助,比我想象中坚强了许多。”
等再次返回草科乡,已经是晚上7点过,天空也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是我第一次直击灾难现场,以前都是武警官兵们救出受灾群众后,转移到医院进行治疗。而这次作为医护人员前往第一现场,内心还是很震撼的,也觉得这份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肩负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张爱民说道。
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支援都是新的经历
从7月至今,王宇已经记不清跟着医院的核酸检测团队外出采样多少次了。“几乎每周都会去,算下来也有十多次了。”王宇回忆道。
王宇告诉记者,就在前几日,自己在金牛区茶店子社区进行核酸采样时,一位6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采样结束后,为自己送上了一幅画。“当时还是很感动的,小朋友可能和采样的桌子差不多高,踮着脚给我送了一幅自己画的向日葵。我也感觉我们作为医护人员,近期的工作都被大家认可了。”
在支援全市核酸检测采样没几天,9月7日,王宇就收到了前往住有确诊病例的隔离医院支援的任务。
即使9月的成都气温已停留在25度上下,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工作一天,衣服也会被汗水浸湿完。而就在12日,王宇在结束清理医疗垃圾的工作后,由于出汗过多,口罩早已被打湿,完全影响到了自身的呼吸。
“当时在一脱区,是不能摘下口罩的,因为环境中可能还存在着新冠病毒。但我因为口罩打湿后几乎无法自主呼吸了,于是急忙脱下防护面罩和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外层手套后,飞奔到二脱区摘掉口罩,大口呼吸。”王宇回忆道。“每一次支援疫情的工作都是新的经历,会更开阔我的眼界,提升我在护理道路上的专业能力。”王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