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白华宇“等一下!不要走!”9月27日上午,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的一处综合市场,中年男子吴某匆匆地拿起一个宣传架试图逃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视线,但被当场拦下,所在摊位上的医疗器械和工具都没有来得及收拾,吴某就准备逃走。在接受执法人员询问时,吴某眼看“跑路”无望,承认自己没有医疗人员从业证照。
当天,成都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委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以查处养生保健、健康咨询等场所无证开展中医诊疗活动为重点,包括各类“黑诊所”“游医”“巫医”等非法行医的整治行动,像吴某这样的非法行医流动摊贩,便是本次整治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据了解,截至当日14:30,本次行动成都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99人次、车辆89台次、农贸集市49个,检查生活美容机构17家、养生保健机构32家、生活美容机构17家,现场查获取缔“黑诊所”9个,“游医”摊点10个,流动“牙医”摊点7个,查处非法行医人员7人,拟立案3件,现场执法人员向市民发放打非宣传册2530余份。
贪便宜图“撇脱”流动“歪医生”仍有市场
吴某被拦下后,一名疑似其家人的女子走入人群,称吴某有高血压,提醒执法人员“不要跟他闹”。执法人员一面耐心为其解释其非法行医活动会对顾客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一面查获和收缴了他的治疗器具和耗材。最终,吴某全盘承认非法行医行为。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若吴某存在非法为他人行医的事实,或将面临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按一万元计算)。
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赵霖介绍说,随着监督执法力度的深入,“歪诊所”的存在感已明显下降,但部分非法行医人员开始转为流动摊点,和执法队员打“游击战”:“一些违法人员甚至能提前感觉到我们的执法活动,马上就能收拾好东西跑路,为执法带来了困难。”赵霖认为,之所以这些“歪医生”仍不愿金盆洗手,是因为其背后仍然有发不义之财的空间。
在处置吴某涉嫌违法行为的现场,有路过的市民告诉记者,吴某所在的摊点偶有老年人会去光顾,主要是因为吴某的摊点能直接为顾客治疗,不需要正规牙科场所的检查环节,“一些老年人用不来智能手机付款,觉得正规地方麻烦又太花钱,就在这里弄。”前来买菜的市民杨大姐透露。
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和成都市郫都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也在现场为市民分发公益宣传资料,引导他们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正规牙科诊所之所以要做前期检查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考虑,希望大家不要贪图便宜,在非法流动摊点就医不仅不干净,还有可能导致许多疾病的交叉感染,如果家里老年人有这样的想法,要多加规劝。”赵霖提醒市民。
养生馆治脊柱炎?店铺宣传不要“触线”
在郫都区的一处主打脊柱梳理的养生馆门前,执法队员看到门前的宣传文案就感到哭笑不得:该养生馆不仅声称其服务对头痛、失眠、四肢麻木等不适有疗效,竟还表示适用于肩周炎、脊柱侧弯甚至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在正规大医院都是难题,他们做按摩就能搞定?这明显是违规宣传。”一名执法队员说。
根据相关规定,未取得医疗资质的门店不得开展专业医疗服务,也不能宣传其服务对疾病的诊疗效果。执法队员走进该门店后,店里的女子说“负责人不在”,经过询问,该女子才表示门店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缓解疲劳的效果,门外的文案确实有点夸大宣传。
执法人员对养生馆的顾客消费记录等证据做了整理,此后会根据其开展的服务情况,若存在违法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胡伟婷说,目前成都市的养生馆市场火热,想要“入局”的人也不少,“但还是应该遵循相关规定,不能模糊养生馆和医疗机构的界限,不能宣传疾病治疗效果,不能在未取得资质的情况下开展医疗活动。”胡伟婷也提醒市民,若有医疗需求应到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