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3版 家周刊·品味
·秋色山韵
·老宅又是一年石榴红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3 家周刊·品味 2022年09月29日 星期四

秋色山韵
    

  年年金秋,丹桂飘香。每到这个时节,我总在不经意间忆起老家的大山。
  老家的山,若用一字概述,应是春山空,夏山响,秋山满,冬山寂。一年四季,变换着它不同的模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我尤爱大山的秋韵。秋日的大山,满山满壑硕果盈枝,香气四溢,山风习习里鸟语虫鸣的过往,萦回在脑海,也充斥在心间。


  六七十年代,时光纵遥远,但与大山相依的丝丝缕缕依然清晰如初。那时,村里属集体所有制,人们靠挣工分过日子,物质匮乏,生活困难。但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却乐享大山馈赠。尤其到了秋天,大山之美更落在眼里,醉在心头。身至山涧,草满山,树满山,果香满山;目极处,风满山,云满山,情倾满山。那可食的花,可吃的果,可用的叶,可饮的根,只要肯低下头,弯下腰,伸出手,蹲下身,便俯首皆是。
  山,于我来说,总有一番番难以言表的情愫溢满心间。若谈山论山,还有谁及得上家居半山腰的我更合适?
  行走山间,一草一木,与我还是那么近、那么亲、那么恋。半山腰处,儿时采摘过桑椹的那棵树跃入眼帘。多年未见,它干更粗,叶更稠,秋阳透过密叶细筛,又经秋风调教,温驯和馨地摇落在我的衣衫、脸颊、肩头上,虽阔别已久,却毫无久别重逢之感。
  触手桑枝,又轻抚一叶,儿时树下嬉闹摘桑葚的欢声笑语又在耳侧荡起。儿时的我,对桑椹的成熟日日盼,夜夜看,那细小青涩的果儿像是有意挑逗我的耐性,总是迟迟缓缓。终于等到些许果子贪饮朝阳的美酒,红晕上头。于是乎,急不可耐摘下一枚,放入口中,酸得两眼眯成一条线。于是又等啊等,盼呀盼,忽而一晨,个头全都膨胀了一倍,变成酱紫色。我便邀上几个小伙伴,不由分说,攀枝爬树,手脚并用,个个在狼吞虎咽中忙活。在那个缺食少衣的年代,恰好青黄不接的季节,那一树香甜多汁的桑果,无疑就是天赐的一顿饕餮大餐。


  山路崎岖,深一脚浅一脚,却不妨碍我如履平地。不管离开多少年,我依然是当年最熟悉大山的那个孩童。山路草埋,几近没膝,我依然箭步如飞。
  在大山一角,我看到儿时自己用镢头垦出的一块山地,不足两个平方,可也让我兴奋不已。记得那年我十二岁,便学着大人的样子,扛起镢头到山间开地。手上磨起一个个水泡,无意间轻轻一碰,就是钻心之痛。但凭着毅力和坚韧,凭着年少不服输的倔强,我还是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面积虽小,但足够一个小小少年耕耘属于自己的梦幻童年。四周用大大小小的碎石块圈起,标明它的属地身份。效仿大人的样子,挑几粒泡发的棉花种悄悄种下。
  少年的心是多么急切啊,以至于今暮种子刚刚埋进泥土,明晨便急不可耐地扒开,瞧瞧种子有没有发芽,有没有长出根须。如此这般折腾,总不见叶芽发出,顿时变得失望起来。然而,天道酬勤,两日后甘霖突袭,至雨歇路干,又到田间,一株株娇嫩可人的小绿苗正娇羞地向我这个小主人颔首涩笑。
  虽多日照抚,终是初见。于是,我又盼啊盼啊,盼着它们长高,盼着它们开花,直到有一天,枝丫间真的结出了一个个葱碧的桃儿!纵然缺水少肥,植小株矮,但秋至,朵朵银花怒放,触手可及的那刻,绵绵的幸福还是顺着指尖掠过心头,乘着丝丝秋风,溢满我此后走过的每个春夏秋冬。


  任凭沧海桑田却难以忘怀的曾经,谁都会有,纵岁月匆匆也会将它们紧握掌心,不舍得将它们抛向时光的荒野。
  故地重游,伫立在昔日自己亲手垦出的田地里,已是草高及人。一株株碧绿碧绿的野青蒿笔直秀挺成整片葱笼,掩映在山间,没有万种风情,却独具一番风味。原来三十多年间,我没有时间耕耘的日子里,大山一直在默默为我守护,悉心替我打理。它似知道,有一天,我会回来与它重温那久远的岁月,便年年种下一片清香,待我归来盈袖。
  而我,亦如大山所料,秋甫至,已迫不及待又重回它的怀抱。沐浴着满山遍野的秋草香,捡拾儿时那满满与山的记忆……(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