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身高管理打破了地域限制
为何“非疾病”状态的儿童也要监测身高?
近日,北京东区儿童医院身高管理门诊首席专家、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蒋竞雄博士表示,健康管理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疾病状态下的健康改善、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潜能发挥及心愿满足。身高管理正是从低到高涵盖了这四个方面。
据蒋竞雄博士介绍,以北京东区儿童医院为例,进行身高管理的儿童90%以上是非疾病的情况。这与人们传统的“不生病无需就医”的观念完全相悖,足以看出家长对儿童身高管理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医疗机构大部分科室都是针对各类疾病设立,即使是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在常规体检的过程中也只是筛查疾病,没有疾病的孩子不会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身高管理门诊的建立,对非疾病状况的孩子来说,拥有了一条通往理想成年身高的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以北京东区儿童医院为例,进行身高管理的儿童中,超过90%并没有内分泌或“性早熟”等影响身高的疾病,而是期望通过科学、专业的指导达到理想成年身高。
“身高管理就是数据管理。”蒋竞雄强调,长高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生长发育过程。只要家长将注意力转移到数据监测方面,让孩子每个月都长到正常值,控制体重在合理区间,就能够实现身高管理,达到理想身高。
从北京东区儿童医院数据来看,进行身高管理的儿童中只有两人身高增长未达到平均值,经过筛查发现有内分泌疾病的问题,也就是可能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后期将从疾病角度通过诊疗手段进行干预。也有一些身高增长不达标的情况可以继续观察三个月,例如孩子近期生病了、课业负担较重等,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及睡眠、运动情况,观察是否会出现改观。
该医院开展儿童身高管理工作以来,就诊儿童中“晚长”的情况约占到 30%,因为比同龄人身高矮,很容易被家长关注到。而“早长”的儿童,往往是出现了性早熟症状,家长才会意识到异样。一般来说,男生骨龄11.5岁、女生骨龄9.5 岁时,进入青春期并出现性征。如果孩子的年龄小于这个数值就出现了性征,那么可能就属于“性早熟”的情况,同时还要关注骨龄偏大可能会“透支”生长潜能的问题。
据悉,该医院进行身高管理的儿童中,有60%长居住在北京,还有40%居住地不在北京。蒋竞雄表示,正是因为身高管理是数据管理,一般情况不需要面对面就诊。“我们通过线上将管理的方法、理念传递给家长。越早意识到身高管理,干预的成本越低。”
较晚意识到身高问题的家长还来得及“补课”吗?蒋竞雄表示,从小管理留下的骨龄“空间”更多,可以调控的身高也越多。如果家长较晚意识到身高问题,只要生长板没有闭合,骨龄还有空间,身高就可以提高。(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