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7版 亲周刊·家校
·父母爱锻炼孩子更爱运动
·从小就别轻言放弃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7 亲周刊·家校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父母爱锻炼孩子更爱运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家庭应当予以配合。”其中,“家庭应当予以配合”明确了体育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否喜欢体育运动,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都将对能否在孩子心中植入“运动情结”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长对运动的态度影响孩子
  儿童青少年有没有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运动的态度。一项对6个城市两千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缺乏体育运动的孩子中,他们的父母有60.6%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而父母平时喜欢运动,孩子参与运动的比例也相应更高。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体育被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家长也开始重视提升孩子的体育技能,不能让体育给孩子的总成绩拖后腿,送他们到校外机构参加培训,将考试项目作为孩子锻炼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种“抄袭”学科培训方式的应试做法,忽略了家庭体育活动对孩子终身运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作用甚微。
  所谓家庭体育,通常是指由家庭成员自发组织和参与的,形式、项目、场地灵活多样,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它也是家庭教育的良好手段之一。
  在家庭体育活动中,孩子的胆怯、怕累、畏惧困难、喜赢惧输、缺乏耐心和毅力等弱点自然流露,家长可以借助具体的运动锻炼内容,引导和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有勇有谋、坚持不懈、自信自强、重视和藐视困难,学习与人合作,平和看待输赢,释放内心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愉悦,逐渐强大了自己的内心……
  一家人沉浸在体育活动中,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会自然增加,减少了因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产生的亲子冲突和矛盾。从这个角度上说,家庭体育活动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无形中也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家庭体育活动能在家人之间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由此推及到孩子的社交,也有助于孩子融洽与伙伴的关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父母安排家庭体育活动一个便利的方式是带动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转化为家庭的运动爱好,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修课”,孩子自然会被感染。比如喜欢各种球类、跑步的父母,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家人一起打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喜欢游泳的家长一周安排两次或多次家庭游泳时间,从戏水开始教孩子不怕水、喜欢水,然后请教练系统教孩子学习游泳,等孩子掌握了游泳技能,一家人就可以在游泳池内展开擂台赛或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游泳、潜水、嬉戏。
  周末或节假日,一家人骑单车出行,当下较为流行的“长安街骑行”或郊外自行车道骑行都是很好的选择。途中,亲子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享受坚持运动的快乐,还可以沿途了解北京的历史变迁、建筑文化和四季自然景色。到郊野或景点徒步旅游、登山,在领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陶冶身心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活动肌肉筋骨。

将“育”渗透在运动之中
  居家健身是家庭体育的一部分。瑜伽、跳操、举哑铃、顶球、玩飞镖、做力量练习、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亲子单脚站立比赛等这些对空间要求很低的运动,在室内或阳台就能完成,却能让居家健身充满乐趣,时间安排上也很灵活,在饭后或孩子学习的间歇全家集体上阵,其乐融融。住高层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一起“拒绝电梯”,也可以每天安排半小时的爬楼梯比赛或者计时爬楼梯挑战赛。
  另外,父母可根据孩子的身体特点、运动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体育练习。比如孩子的身体耐力不够,家长坚持和孩子一起长跑、游泳、登山,有意识地增加运动的时长和强度;对于身体协调性差的孩子,可以做亲子平衡练习、压腿练习、单脚站立,以及瑜伽的基础动作等,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水平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也能磨炼意志。如果孩子对一项或几项运动感兴趣,家长最好能顺应孩子的兴趣,心甘情愿地做孩子的玩伴和陪练,多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孩子掌握一项乃至几项擅长的体育技能,形成自己的体育“长项”“强项”,“运动情结”水到渠成地被植入孩子的内心。
  家庭体育活动,既有动作简单、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如由猜拳决定双脚跳、单脚跳、往返跑等,也有动作复杂、竞技性强的体育赛事,如两人对打的球类比赛等,但无论哪项运动,一家人都要遵守如“输者下场,替换上家庭其他成员”等相应规则。这些锻炼的具体内容、计划和奖惩规则,应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在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提醒,不可随意违规、耍赖。如此,孩子才容易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
  随着二孩、三孩家庭的增多,父母多选择些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鼓励小孩子大胆、勇敢、积极参加,引导大孩子对弟弟妹妹多一些耐心、接纳和包容,耐心教给他们一些运动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家长用心安排家庭体育活动,润物无声地将“育”渗透在运动之中,这也是家庭体育给予孩子的超越运动能力的一笔财富。 (陈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