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法
2022年的“双11”活动已正式拉开序幕,不少商家纷纷推出保价政策。不过,所谓的“保价”真的靠谱吗?
记者了解到,保价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在承诺的保价期间若价格下降,商家赔付消费者多付的差价。这是商家为了让消费者安心下单的一种保障。
虽然平台看似拿出了保价政策,但消费者仍然表示“搞不懂”。王女士是购物达人,“双11”预售还没开始,就把购物车塞满了。但她发现,不少商品的保价期并不清晰。一些店铺声称,保价期会在订单详情展示,但是预付定金的订单界面并没有显示相关信息。此外,按照平台的说法,消费者付款/付尾款后至11月11日活动结束后15天内全程保价,即付款日至11月26日,最长保价时间从以往的15天延长至27天。但不少客服表示,并不清楚这个规则,他们采取的保价期为“到货后15天”。不仅如此,一些店铺的优惠时间和优惠政策也存在矛盾,“双11”的最低价是多少并没有定数。
实际上,由于保价政策不清晰,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开始投诉了。近日,记者以“双11保价”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发现了超过5000条的投诉,其中不少发生在近期。
10月27日,一名消费者表示,10月中旬自己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洗地机。购买时,客服明确说可以保价到“双11”。但“双11”预售开始后,产品却降价了。而客服却以“店铺没降价,只是活动力度大了”为由,不给补差价。
记者注意到,上述情况是因为一些商家在承诺所谓的保价时,往往附带一系列不在保价范围内的情况。比如部分店铺规定,限时、限量抢购活动,如抢红包、半价、秒杀券、赠品等,不在保价范围内。此外,平台的百亿补贴、跨店满减也不在保价范围内。也有商家为了规避保价规则,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购买链接或者只是更改商品名称。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表示,保价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所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经营者不应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商家各种钻保价规则漏洞的行为,不仅涉嫌虚假宣传,也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长此以往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消保委提醒电商平台和商家,保价目的在于提升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在大促前安心消费,也保障商家在大促前的销量,希望广大经营者进一步完善保价制度,将保价的排除情况明示消费者。此外,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如果发现买贵了,一定要留存证据,主动联系客服返还差价。更有平台推出了“一键退差价”功能,消费者要主动关注申请,与平台携手打击钻空子的不良商家。(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