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6版 市州观察
·广汉市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把“银针”深深扎进乡土里
·强阵地 促发展 渠县强力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技能大赛获佳绩
·崇州市残情评定进家门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5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6 市州观察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广汉市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把“银针”深深扎进乡土里


▲11月9日,李官谷正在为颈椎病患者做针灸治疗。

    

  2021年11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提到,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需设置中医康复室、物理治疗室、运动治疗室等,并配置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基层中医康复服务供给,切实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如今,《方案》 已出台一年。而在过去的一年间,一批又一批基层医疗机构尝试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培养等诸多方式让一根根银针扎根在了广袤的乡土上。

中医文化深入人心
  11月9日,天刚蒙蒙亮,广汉市小汉镇卫生院的走廊里就已经有不少前来候诊的乡亲。
  “李医生来了哇?我这个腰上又有点不舒服了,你还是再给我扎两针吧……”每天清晨,习惯早起的乡亲们早早来到卫生院,一边彼此寒暄,一边等候着李官谷的到来。
  上世纪90年代,李官谷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来到广汉市小汉镇中心卫生院。如今已经是该院中医科主任的李官谷,将他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医事业。
  1993年,初到广汉市小汉镇中心卫生院时,医院仅有李官谷一位中医针灸推拿医生,1个方寸之大的诊断室和仅有两张病床的治疗室便是科室的全部。如今,广汉市小汉镇中心卫生院在不断发展下,中医科已然壮大为一栋楼,拥有住院及检查病床共计34张,中医科也已衍生出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康复科等众多科室。就在今年,中医康复科作为小汉镇中心卫生院特色科室之一,正在申报四川省基层临床特色科室称号。
  李官谷最拿手的就是治疗各种疼痛,尤其是软组织和神经痛。30岁的乡民刘兰 (化名) 因前夜落枕,早起后发现脖颈竟无法动弹了,一早,便歪着脖子来卫生院找李官谷。李官谷先是摸了摸刘兰的脖颈,一边松解着肌肉,一边询问着感受。消毒、下针、捻针,李官谷脚下不时地挪动着步伐,短短十几秒后,干脆利落地在刘兰的脖颈处扎上了几根银针。令刘兰不敢相信的是,只是稍坐了半个小时,等她出治疗室时,她的脖子已经灵活如初。

健康“守门人”薪火相传
  根据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德阳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比例已突破25.81% ,其 中 65 岁 以 上 老 人 占20.25%,位居全省第四。德阳市老龄化与高龄化程度高,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而基层医疗机构就是最贴近他们的康复机构。
  “我妈20天前出现脑梗导致偏瘫,右半边肢体功能失调,根本没办法下地。听说这里可以做康复理疗,就带她过来了,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针灸、理疗、中频、推拿、按摩,医生还会进行功能训练,活动手、腿、脚等的肌肉和关节。”李婆婆的儿子告诉记者,在治疗后的第7天,李婆婆便能够下地缓慢活动了,全家人都惊喜万分,如今老人家右手知觉尚未完全恢复,仍需继续住院治疗,但是能在家门口就得到良好的治疗,对家属来说都十分方便安心了。
  和李婆婆情况类似的人还有不少。越来越多本想外出就医的患者,最终选择了家门口的医疗机构。对于27岁的小汉镇中心卫生院中医执业医师敖圆圆来说,一场机遇和挑战正在向她袭来。
  敖圆圆明显感觉到这几年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比往年大了。“我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大医院工作,但是我没去,虽然在大医院能跟更多老师处理更复杂的病情,可这几年,通过在卫生院的学习和工作生活,让我感觉到,还是在基层能和患者交流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也更多。”敖圆圆说,中医手法的立竿见影能为患者快速解除病痛,而每一次的“针到病除”都让她充满成就感。
  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敖圆圆也感受到了压力,能不能让患者留下来,成为摆在她和同事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她说,正是这样她才有了学习的动力,身为医者,注定要为患者的健康不断精进。
  记者离开时,李官谷带着他的团队成员还在各间理疗室、病房里忙碌着。昔日的俊朗青年如今也两鬓斑白,这个曾被誉为“德阳最美健康守门人”的老人,正在将毕生所学和健康守门人的接力棒,交接到新一代中医人手中。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冯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