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阿吾斯奇牧场已是草叶枯黄,一派萧瑟。身穿迷彩服,已经在这里护边40年的加克正骑马巡逻在边境线上。“我是一个普通百姓,也是一名党员,守好边境线,守好这片牧场是我的职责所在。现在疫情防控,我更要守在一线。”这位干练的蒙古族汉子皮肤黝黑,眼里闪烁着坚毅与自信。
方圆百里的“巡边百事通”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阿吾斯奇牧场边境线长89.5公里,边境巡逻戍边任务十分严峻,加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7团阿吾斯奇牧业营的一位牧工,也是护边员队伍中的一员。1994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更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倾注全部热情服务周边牧民群众。
加克说,他巡逻一个来回要走30多公里的山路,马匹上驮着干粮,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干馕。40年来,他的马匹换了一匹又一匹,光马掌就换了上百副,鞋子也磨破了不知道多少双,但加克却从未遗漏过一次巡边。
多年来,加克一边放牧一边巡边,驱赶边境线周边的牲畜,向牧民宣传边境管理政策,配合阿吾斯奇边境派出所进行巡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有效防止了人畜越界事件。方圆200里的人都知道加克是个“巡边百事通”,谁家丢了牛羊,会第一时间和加克联系,他会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分析情况,热情地帮助牧民们寻找走失的牲畜。
“父亲长年守护在边境,他对这里的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女儿加克·布力根提起自己的父亲一脸自豪。
做像父亲一样精神富足的人
戍边路上,传承从不缺位。加克·布力根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公安局一名民警。大学毕业后,她遵照父亲的教导,回到家乡,考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公安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加克·布力根说,父亲对她们的影响和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有人来为父亲颁发奖状。当时不懂,只是每次都看到父亲把奖状仔细收好,摆放在家里醒目的地方,就很好奇。父亲说,‘孩子,这是荣誉,它很宝贵,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
长大后,加克·布力根渐渐明白,原来这些大大小小的奖状和证书都是父亲默默付出、工作出色而赢得的荣誉。“父亲给我们姊妹三个讲得最多的就是要有善心,懂善行,多奉献。”
她说:“父亲是一个精神世界很富足的人。小时候,我总会看到父亲在夜里打着手电伏案写东西,手稿足足存了一大箱。几年下来,见诸报端的文稿积累下来竟然出版成书了。作为一个护边巡边的牧民,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父亲的字里行间,我了解了父亲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加克身体力行,用行动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保持对党的忠诚,如何面对困难。
工作之初,女儿每次调休回家都会跟父亲抱怨工作加班加点,非常辛苦。看到女儿的情绪,加克就给她讲述祖父那一代人的故事。
“在137团刚刚驻地阿吾斯奇牧场时,大漠常年风沙、天寒地冻,条件非常艰苦,但你祖父那一代人没有惧怕过。没有房子就挖地窝子,没有食物就开垦土地,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老一代兵团人依旧开拓进取,毫无怨言,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现在,一个接一个的惠民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所以,咱们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心转化到工作中,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踏实地做好。”在父亲的劝导下,加克·布力根渐渐开朗。
加克·布力根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扎实学习出入境业务知识,不放松每一个工作细节,认真核对更新数据、撰写工作简报,保证了信息有质有量。深入落实“放管服”便民利民举措,积极为外地居民办理出入境证件。工作紧急时,常需要加班加点,但她不再抱怨。
“现在,我越发明白父亲的心愿,听党话,跟党走,一心为民。我会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坚守在这片养育我长大的土地上,做新时代兵团精神的践行者,把兵团精神传承下去,积极投身维稳戍边事业,让祖国的边疆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如今已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出入境管理大队副队长的加克·布力根坚定地说。
(王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