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很多“糖友”闻之色变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并发糖尿病足而不及时加以干预,往往会导致严重感染、骨质破坏、足部坏疽甚至截肢。“烂脚丫”造成的极度不美观不仅会让旁人心生恐惧,足部功能的丧失更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难以想象的痛苦,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对糖尿病足进行积极预防、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对广大“糖友”们来说十分重要。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有被糖尿病足“摧残”的隐患?如何在病发前就感知或者掌握到“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呢?
糖尿病足常伴痛觉缺失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半以上“糖尿病足”患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中最严重的情况是保护性感觉缺失。运动神经病变的发生可影响患者站立和行走过程中的肌肉协调,关节活动受限,出现步态异常,足底受力点改变。同时,足部正常结构亦遭到破坏,产生足畸形,其典型表现是足弓增高。此外,前足的纤维脂肪垫会前移,足部缓冲能力及重新分布压力能力下降。自主神经病变则可导致患者足部皮肤汗腺分泌功能障碍,出现皮肤干燥、皲裂。足底软组织的神经血管营养障碍加重,发生肢端水肿。自主神经病变的存在还可能促使胼胝形成、骨吸收破坏加重。感觉神经病变时,患者因本体感觉、痛觉、温觉减退或缺失,失去了保护性感觉,步行时的反复外伤(穿戴不适当的鞋袜或赤脚行走等导致)不能被感知。最终,在“机械压力破坏”“毛细血管闭塞”“组织无菌性酶性自溶”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足溃疡产生。由于糖尿病患者高压区域抑菌物质减少,细菌生长加快,加上保护性感觉受损,最终可引发严重感染甚至坏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约占75%)为双侧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触电样疼痛及感觉异常等。如“糖友”们出现以上症状,需到内分泌专科就诊治疗。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规范的降糖治疗则是基础。
糠尿病足是“非创伤性截肢”的首因
一般来讲,糖尿病足的诊治涉及多学科范畴,包括内分泌代谢科、骨科、血管介入科、康复科、烧伤科、营养科及放射影像科等等。内分泌代谢科主要负责患者全身情况综合管理、溃疡局部保守治疗、患者全程随访等等。如病情涉及血管介入治疗、皮瓣移植、截肢/趾、足部矫形减压等则需由相关科室经过临床讨论和研判后实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且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糖尿病足还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截肢后5年死亡率更是高于70%。因此,呼吁广大“糖友”尽早接受正规的糖尿病相关治疗,不要等到糖尿病足甚至坏疽发生才开始后悔。
穿浅色袜子 及时发现足部出血
若想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建议广大“糖友”做好自我管理。首先,使用合适的鞋袜,这对于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非常重要。鞋子的大小要合适,长度比足长1cm左右,宽度依跖趾关节宽度大小而定,高度应该使足趾有一定空间。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穿新鞋的第一天不超过30分钟,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首选棉质的袜子,因其吸汗、柔软舒适,可减少足部与鞋的摩擦。尽量选择白色或浅色的袜子,便于及时发现足部出血、渗出等情况。注意袜口松紧适宜,过紧的袜口容易影响足部的血运。避免穿过多接缝、有毛球、有破洞和补丁的袜子。同时,做好足部日常护理,包括保持脚趾间干爽,使用护足的润肤霜防止皮肤干裂,避免使用加热器或暖水瓶,避免赤足穿鞋或行走等。还要提醒各位“糖友”,规律适量的运动也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每天进行足部自我检查是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重要步骤。检查的内容应包括有没有足踝部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皮温、肤色如何,是否存在足部皮肤的干燥、皲裂、水肿等。该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足部皮肤破溃,应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接受治疗期间请告知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免病情加重。(白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