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进入冬季,不少中老年人喜欢买些中药材在家煲汤煮茶。
然而,并非所有中药材都能当作食品。即使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也不意味着可以盲目滥用。
现 象
养生汤料以中药材为卖点
以中药材为卖点的补品,正成为不少餐馆的招牌菜。
在主打参鸡汤的餐馆里,一款汉方参鸡汤的介绍中特意强调“配入十二种名贵中草药材,熬制十多个小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但未标明具体成分、适宜人群和禁忌提醒。另一家同类餐馆里,十全参鸡汤也以加入多种中药材为特色,被推荐给广大食客。
“应季滋补,全家养生”……在电商平台上,各类应季养生汤料正在热销中。
以一款滋补套餐为例,其中有11种搭配好的煲汤料,如人参玉竹汤、虫草花干贝汤、当归党参汤等,成分涉及多种中药材。从商家给出的产品介绍来看,这些汤料既能改善气血差、脾胃虚的问题,又能起到清燥、祛湿的功效,适合全家使用。
“工作压力大,身体有点力不从心,好像是时候补一补了。”步入中老年,程云开始加入“养生派”,对各类补品格外关注,“其实也不太懂这些成分具体有什么讲究,只想着多多益善吧,喝起来有股中药味,就觉得对身体有好处。”
除了滋补煲汤料以外,还有部分商家推出养生中药茶,宣称由老中医专门为三高人群配制,选用绞股蓝、罗布麻、辣木叶等22味中药材,可以起到调理改善血压、血糖、血脂的作用。至于该产品的性质,客服称“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是食品”。
问 题
滥用中药材可能伤害身体
中药材真的可以随意添加且老少咸宜?
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在答复政协委员相关提案时曾经提到,《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同时,为兼顾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对少数在民间长期且广泛作为食材使用的中药材,又特别规定“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根据《食品安全法》,《药典》中的物质只有纳入了食药物质目录,才能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事实上,原卫生部在2002年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并附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要求“产品标签标识和经营中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违规使用中药材会有怎样的后果?日前,浙江一家月子会所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当地执法人员在该月子会所现场检查发现后厨放有益母草、盐杜仲、麦冬、党参等中药各一罐。在月子会所的套餐服务项目上有“补气血汤”,鸡汤内加了党参、陈皮,给产妇服用。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党参不属于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对这家月子会所罚款3万元。
提 醒
使用中药材前先咨询药师
“药材、药食兼用食材和普通食品的基本特性不同,使用对象不同,安全性也不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谈道,食品用来供应营养,适合绝大多数人食用;药品用来治疗疾病。药品仅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有益,还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对另外一部分人,则可能带来不良作用,扰乱代谢平衡。药食兼用食材居于两者中间,即便能吃,吃的量也是有限制的。
“按照中医的思路,健康人是需要阴阳平衡、寒热平衡、脏腑平衡的,并不是简单吃一种药材就能促进健康的。药膳食疗需要有医师来给出配方,而且要按照病人的身体状况来调整配方。”在范志红看来,餐饮店的外行人为了招揽食客,在饭菜和汤品中乱加中药材,很可能让部分体质不合的食客体质变得更不平衡,有害无益。
选择中药材进补,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补的作用,还可能产生副作用。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平时已经在服药,更要关注补品中有没有对药效产生影响的成分。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主任鄢丹提醒,在使用中药材时,还要充分考虑中药材跟其他药品和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哪怕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也不能盲目滥用,要在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