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湘中一带,把建新房叫做起新屋。前不久,妹妹传来信息,她起了新屋,邀我回家看看,为她的新屋起个名字。趁着新春假期的好天气,我便驱车上路了。
妹妹住在山上。山叫花山岭。山名很美丽。然而,山上全是石灰石岩。覆盖在石岩上的,是薄薄的一层土。长不出大树,从薄土里长出的,全是茅草。山上没有树木,山下自然就没有河。花山岭这个美丽的名字,只是深含着这里的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一
1968 年,我从部队复员。那时刚刚二十岁的妹妹正准备出嫁,婆家就在这山上。母亲听说要把妹妹嫁到花山岭,死活都不愿意。她知道,这山上的人家,几丘山坳间的薄田,全是望天收。哪年雨水好,就能收几粒谷。如果碰上哪年天旱,就颗粒无收。只能靠种在土里的红薯充饥。哪个母亲忍心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山上去?
但妹妹最后还是嫁上山去了,几年后,生下三个儿女。妹妹家只有两间房,要装下他们夫妇、儿女和公公,实在挤得不行了,妹妹就想在这老屋旁边搭盖两间新房,可是手里没有钱。当他们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积攒了百十来块钱后,才敢动手建房。
又是多年过去,妹妹在山顶上选中一块地,打算起一栋新屋。这时候,妹妹手头的积蓄比当年在老屋旁边搭盖新房时是多了些,但也不过两三千元。这点钱,要盖一栋四间一厅屋的新房,自然差一大截。只好向亲朋好友筹措。记得妹妹克服了很多困难,总算把房子的主体给立起来了。后来又用了三年时间,几间房子才终于完工。从中可以想见,那时候一个农民要起一栋房屋,是何等艰难!
如今,猛地听说妹妹又要起新屋了,从前她建房的种种辛酸往事,就直往我的心头涌。可是这一次,却没有听她开口说建房要钱的事,妹只是要我给她的新屋起一个好名字。妹妹不仅不再为建房的资金发愁,反倒有了文化上的追求,我心中难免有些好奇。
二
确实,这些年,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了,广大农村的面貌有了巨大变化。不通路的偏僻村寨,通上了水泥路;不通电的边远村寨,不仅通了电,而且连了互联网,电价也和城市一样了;缺少水的高山村落用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更亮眼的,是农村住房的变化。一栋栋漂亮的小楼,耸立在山山岭岭、村村寨寨里,哪一栋都不比城里的别墅差。这些年,我常在乡间跑,农村的新面貌,真让人陶醉!但我也发现,这些亮丽的乡间新屋,虽然装修得很漂亮、很新颖、很气派,似乎还少了点什么。想一想,那些有点历史的古村古寨,气派一点的建筑房屋,往往都有一个文化内涵颇深的屋名、庄名、院名。写在那些古建筑上的对联,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建筑里的文化韵味。所以,当听到妹妹的这个要求,我似乎看到了今日农民的一种新向往、新追求!
路修好了,家变近了。早先从省城回家,要一整天。如今,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驱车回家,只要两个来小时了。我们的车子上山时,弟弟驾车,我坐副驾驶座。山间的景致,使我的眼睛一次一次睁大。那不是别的,是一栋栋立在山坡间别致亮丽的新屋。一进山口,就看到一栋气派十足的大屋。由于是建在坡地上,主人便从坡下用石块垒出坚实的高墈,平出一片地来,开出建房的地基。楼房有三层,设计新颖,装修华丽。屋前还拓出一块百余平方米的停车坪。铁制院门,自动开关,门前还闪动着电子屏幕……你想想,这跟大都市里的小区住房,又有多少区别?
妹妹的新屋起在山顶。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很快,我们的车子就稳稳当当地停到她新屋前的水泥坪上了。
三
新屋,就起在她那前后用了三年多时间才落成的矮小老屋旁边。地基全是从石岩间开凿出来的。新屋是一栋三层楼房,外墙全是瓷砖贴面。三层楼房,共有七间卧室,每间卧室都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客厅、书房、棋牌室,一应俱全。妹夫一边领我看新屋,一边对我说,客厅宽阔的墙面应该挂一幅画或者一幅字,一层、二层的廊柱上最好能挂上一副对联……听他这颇为自豪的语气,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路上,我就一直在思索,给妹妹的新屋取个什么名字呢?房屋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房屋的灵魂,有了文化,才能致远。许多古建筑上悬挂的对联、名号,一直在民间流传,就是明证。
“前两次建房,我都支援了一点钱。这次可没听你们说。”
“如今政策好,儿女都搞得不错,不差钱啰。”妹夫说着,开心地笑了。
我们边说边往楼上走。很快,便上到了楼顶,站到了楼顶的露台上。放眼望去,只见山坡下,依次耸立的一栋栋农家新屋,在明丽的春阳下分外亮眼。一缕阳光,迎面洒下。这时,我的心猛地一动,可谓灵感涌动。屋在山顶,朝向东方,每天最早迎接太阳!心想:这不就是迎日的居所吗?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前程,真如迎着太阳走。于是,我对妹夫说:屋名,就叫接日居如何?这位教了数十年书的老教师,立即表示赞赏。
“那客厅大墙上,我回去用宣纸给你们写这样几个大字:花山岭上人,山高尔为峰。表达一下如今你们胸中的豪气!如何?”
“好呀!好呀!”妹妹笑了,妹夫也笑了,笑容是那样灿烂。 (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