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市精神病医院 张秀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精神病患者占比日渐增多。由于老年人与青壮年的身体、生理、心理特点大不相同,所以二者的护理内容也就不同。只有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方可促进病情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什么是老年精神病精神病是指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长时间的心理活动(认知、情感、意识等)异常情况,已经无法正常地生活。老年精神病是指,患者于60岁之后出现,起病较隐秘,呈现渐进性发展,CT脑萎缩,症状表现以性格改变、记忆障碍等为主。
老年精神病的特点合并症较多。由于年龄增长,患者机体日渐衰竭,其器官组织功能也随着进行性衰竭,易伴有各种合并症。有数据显示,约有7成老年精神病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部分患者甚至合并2种以上疾病。在诸多合并症中,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出现频率最高。
心理问题多。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其角色出现改变,待在家中时间变长,容易出现空巢现象。时间一长,就会与家中年轻人“脱轨”,出现代沟,就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大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等,个别患者性格大变,暴躁易怒。
生活自理能力差。精神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疾病,受疾病反复的影响,患者精神状态逐渐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懦弱、退缩,其自理能力也逐渐降低,需要他人照护。
副反应发作率高。受年龄、药物等因素影响,致使患者较容易出现严重的副反应,且病情也十分严重。相比青壮年精神病患者副反应发作率,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其2.7倍。
生活规律改变。在疾病反复发作,长期用药治疗的影响下,其原本的生活习惯及规律出现改变,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活规律,有了自己的生活特点。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在生理、精神、慢性疾病影响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表现为:睡眠浅,一有响动就被吵醒,睡眠时间较短。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干净的病房供给患者居住。
密切监测病情。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故应加大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合并症。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并密切监察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异常情况。
加强智能、记忆减退护理。智力降低、记忆减退等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常见临床症状,针对上述症状,必须加强护理干预。同时,进一步细致化日常照护,监管患者情绪转变。此外,还应对病房内的安全隐患加以评估,完善安全防护工作,以便降低自杀、自残等危险事件概率。
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全面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予以鼓励和支持。护理期间,态度柔和、语言轻柔、动作娴熟,予以更贴心的护理服务。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助于患者病情好转。
指导适度活动。针对患者精神症状、情绪特点,可予以针对性的活动指导。如:精神症状未完全恢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予正确指导和协作,利用心理、药物、运动训练等方式,减轻其负面情绪,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将有助于患者精神的康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
保证患者个人卫生良好。相关调查显示,老年精神病患者较为懒散、不爱干净。因此,应积极督促其刷牙洗脸、更换衣服、保持个人卫生。同时,鼓励进行户外活动,能提高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